《金缕曲 芸台相国以宋本赵氏《金石录》嘱题》原文赏析

  • jīn
    tái
    xiāng
    guó
    sòng
    běn
    zhào
    shì
    jīn
    shí
    zhǔ
  • [
    qīng
    dài
    ]
    tài
    qīng
  • lái
    qīng
    niǎo
  • náng
    zhǐ
    guāng
    xiāng
    yún
    piǎo
    miǎo
  • ān
    jiē
    hǎo
    xià
    dǐng
    shāng
    kǎo
  • jué
    shì
    rén
    jiān
    bǎo
  • tài
    bīng
    huāng
    líng
    luò
    sàn
    shèng
    cán
    biān
    juàn
    dāng
    nián
    gǎo
    稿
  • qián
    rén
    hòu
    rén
    bǎo
  • tái
    xiāng
    guó
    qīn
    sōu
    jiào
  • hóng
    chóng
    chóng
    xiǎo
    yìn
    piān
    piān
    zǎo
  • nán
    jūn
    chén
    huāng
    táng
    shèn
    shuí
    xiě
    luàn
    huái
    怀
    bào
  • bào
    hàn
    é
    yán
    diān
    dǎo
  • lài
    yǒu
    xiān
    shēng
    weí
    zhāo
    xuě
    suàn
    shēng
    nián
    rén
    lǎo
  • qiān
    àn
    píng
    fān
    liǎo

原文: 日暮来青鸟。
启芸囊、纸光如砑,香云缥缈。
易安夫妻皆好古,夏鼎商彝细考。
聚绝世、人间奇宝。
太息兵荒零落散,剩残编、几卷当年稿。
前人物,后人保。
芸台相国亲搜校。
押红泥、重重小印,篇篇玉藻。
南渡君臣荒唐甚,谁写乱离怀抱。
抱遗憾、讹言颠倒。
赖有先生为昭雪,算生年、特记伊人老。
千古案,平翻了。


相关标签:金缕曲

清代诗人顾太清的照片
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是清代著名女词人,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她嫁给了贝勒奕绘,成为他的侧福晋。顾太清被公认为清代第一位女词人,她的文采见识非同凡响,被誉为“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

顾太清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生得清秀,身材适中,温婉贤淑,深深吸引了奕绘的钟情。尽管她只是侧福晋,却一生诞育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的成就。

晚年,顾太清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了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这部小说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顾太清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她的文学才华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她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于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太清于1876年去世,享年77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她的作品和才华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猜您喜欢

金缕曲 其一 韬父见余近词,不胜

清代 樊增祥

轩翠风流歇。
付双鬟、黄河一唱,玉龙凄切。
试数人间词赋手,吾亦当年老铁。
怎字字、滴成鹃血。
一自灵云悭圣解,惨桃花、天地成秋色。
经几度,马挝折。
王郎亦是秋风客,二十年、扬州一梦,玉箫呜咽。
同谱弟兄两人耳,各自颠毛欲雪。
忍重话、干戈离别。
莫和凤皇池上句,尽麻鞋、晓踏行宫月。
家国恨,那堪说。

金缕曲 自题听雪小照

清代 顾太清

兀对残灯读。
听窗前、萧萧一片,寒声敲竹。
坐到夜深风更紧,壁暗灯花如菽。
觉翠袖、衣单生粟。
自起钩帘看夜色,厌梅梢、万点临流玉。
飞霰急,响高屋。
乱云堆絮迷空谷。
入苍茫、冰花冷蕊,不分林麓。
多少诗情频到耳,花气薰人芬馥。
特写入、生绡横幅。
岂为平生偏爱雪,为人间、留取真眉目。
栏干曲,立幽独。

金缕曲 其一 题志伯愚仲鲁兄弟

清代 梁鼎芬

正是清秋节。
极难忘、蕉轩蓉馆,旧时明月。
争道将军山林好,点笔阑干幽折。
有二妙、辞华无敌。
剪烛衙窗分题处,感庐陵心事如冰雪。
图画意,我能说。
苔尘曾印霜禽迹。
笑几番、西风聚散,纸痕都碧。
绝似逍遥堂中事,写出当年轼辙。
试展卷、容颜犹昔。
雁语萧疏虫吟瘦,尽声声、递入帘前叶。
弹指过,又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