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过多景楼》原文赏析

  • zhé
    guì
    lìng
    ·
    guò
    duō
    jǐng
    lóu
  • [
    yuán
    dài
    ]
    zhōu
    wén
    zhì
  • tāo
    tāo
    chūn
    shuǐ
    dōng
    liú
  • tiān
    kuò
    yún
    xián
    shù
    miǎo
    qín
    yōu
  • shān
    yuǎn
    héng
    meí
    píng
    xiāo
    xuě
    yuè
    quē
    chén
    gōu
  • táo
    ruǐ
    hóng
    zhuāng
    kǒu
    huā
    bái
    diǎn
    jiāng
    tóu
  • chù
    chóu
    rén
    bié
    céng
    lóu
    宿
    zhōu

原文: 滔滔春水东流。
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相关标签:折桂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注释: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
横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积雪渐渐融化。
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折桂令·过多景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多景楼”的描述和解读。文章指出“多景楼”之所以被称为“多景”,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可以俯瞰周围的美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前文描写了所见景色的美丽,最后三句则表达了哀伤的情感,通过以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章首先描述了整体感受,描写了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等景象,以及远处的树木和鸟儿的消失,给人一种脱离尘嚣的感觉,让人感到豁然开朗。接着,诗人具体描写了所见景物,如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通过使用形容词和倒装句的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然后,诗人的视线停留在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的“渡口”和“江水”,这时诗歌已经透露出离别之情。最后三句点出了真正的意义:“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句话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让原本沉浸在乐景中的人感受到了哀伤之情。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多景楼”和诗人的观景经历,展示了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通过以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感人。这篇赏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折桂令·过多景楼》赏析详情»

周文质

周文质(?-1334)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字仲彬,出生于建德(今属浙江),后来居住在杭州。他与钟嗣成相交了二十多年,两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录鬼簿》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描述他的外貌清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文笔新颖。他出身于儒家世家,却选择了从事路吏的职业。他擅长绘画,能歌善舞,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性格豪爽侠义,喜欢做好事,尊重客人,擅长绘画,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创作了四种杂剧,目前只有《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的残曲保存下来。他还创作了43首小令,有五套曲调,其中多是男女相思的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暂时无法确定。

猜您喜欢

折桂令·自述

金朝 元吉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
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元代 乔吉

半天风雨如秋。
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
醉眼悠悠,千古恩仇。
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折桂令·游金山寺

元代 张可久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
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
误汲南泠,笑杀吴侬,不记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