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注释: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
横眉:美人的眉黛。
消雪:积雪渐渐融化。
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折桂令·过多景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多景楼”的描述和解读。文章指出“多景楼”之所以被称为“多景”,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可以俯瞰周围的美景。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前文描写了所见景色的美丽,最后三句则表达了哀伤的情感,通过以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章首先描述了整体感受,描写了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等景象,以及远处的树木和鸟儿的消失,给人一种脱离尘嚣的感觉,让人感到豁然开朗。接着,诗人具体描写了所见景物,如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通过使用形容词和倒装句的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生动。
然后,诗人的视线停留在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的“渡口”和“江水”,这时诗歌已经透露出离别之情。最后三句点出了真正的意义:“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句话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让原本沉浸在乐景中的人感受到了哀伤之情。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多景楼”和诗人的观景经历,展示了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通过以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感人。这篇赏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折桂令·过多景楼》赏析详情»
周文质(?-1334)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字仲彬,出生于建德(今属浙江),后来居住在杭州。他与钟嗣成相交了二十多年,两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录鬼簿》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描述他的外貌清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文笔新颖。他出身于儒家世家,却选择了从事路吏的职业。他擅长绘画,能歌善舞,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性格豪爽侠义,喜欢做好事,尊重客人,擅长绘画,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创作了四种杂剧,目前只有《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的残曲保存下来。他还创作了43首小令,有五套曲调,其中多是男女相思的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暂时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