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玄都:传说中多指神仙居住之地。此处乃指玄都观,为唐代长安城郊的道士庙宇。吹破枝头玉:东风吹得桃花绽蕾开放。
不寻俗,娇鸾(luán)彩凤风流处。
不寻俗:不寻常。娇鸾彩凤风流处:繁茂的桃花正如同鸾凤一样色彩缤纷、风采摇曳。
刘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妆梳(shū)。
武陵溪:陶潜《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
《小桃红·咏桃》译文及注释详情»
玄都:传说中多指神仙居住之地。此处乃指玄都观,为唐代长安城郊的道士庙宇。【注释:玄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传说是神仙们的居住地。在这里,指的是玄都观,是唐代长安城郊的一个道士庙宇。】
吹破枝头玉:东风吹得桃花绽蕾开放。【注释:这句话形容东风吹来,桃花绽放,美如玉一般。】
夜月句:洁白的梨花也要妒忌了。【注释:这句话表达了桃花的美丽,美到连洁白的梨花都会妒忌。】
不寻俗:不寻常。【注释:这里指的是桃花的美丽非凡,与寻常的景物不同。】
娇鸾彩凤风流处:繁茂的桃花正如同鸾凤一样色彩缤纷、风采摇曳。【注释:这句话形容桃花的繁茂,美丽如同鸾凤,色彩缤纷,风采摇曳。】
武陵溪:陶潜《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注释:这里提到了陶潜的《桃花源记》,武陵溪是其中描述的桃花源的地方。】
《小桃红·咏桃》注释详情»
《咏桃》是一首赞美桃花的曲子。这首曲子的灵感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刘禹锡在诗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俱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实际上是借用桃花的形象,讽刺那些新得势的权贵,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愤懑之情。
周文质的《咏桃》曲则是在刘禹锡的诗基础上进行发挥,并赋予了桃花不同凡俗的品质。这首曲子巧妙地运用了典故,通过描绘桃花吐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
这首曲子以桃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桃花吐红的美丽景象。作者用典故和景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曲子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曲子中还融入了对正直之士的敬慕之情,使得整首曲子更具深意。
通过这首曲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桃花的热爱和对正直之士的敬仰。曲子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桃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赞美桃花的曲子,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和正直品质的赞美。
总之,周文质的《咏桃》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作品。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和对正直之士的赞美,曲子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和正直品质的赞美,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正直的价值。
《小桃红·咏桃》赏析详情»
周文质(?-1334)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字仲彬,出生于建德(今属浙江),后来居住在杭州。他与钟嗣成相交了二十多年,两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录鬼簿》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描述他的外貌清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文笔新颖。他出身于儒家世家,却选择了从事路吏的职业。他擅长绘画,能歌善舞,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性格豪爽侠义,喜欢做好事,尊重客人,擅长绘画,对曲调和音律有深入的了解。他创作了四种杂剧,目前只有《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的残曲保存下来。他还创作了43首小令,有五套曲调,其中多是男女相思的作品。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暂时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