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高高的佛寺突然出现在天空中,与浓云相邻。这里曾经有神龙幻化成人形前来听法,还有从远方来到这里的西域和尚。游客们置身于纯净无瑕的世界中,回忆起苏东坡留下的佳话和诗篇,听着寺塔的金铃阵阵作响。树影出现在长江的中心,摇碎了波面上的月光。午夜时分,江水轰鸣着撞击着崩塌的崖壁,势不可挡。曾经有士兵拿江岸的水冒充南泠的水,可笑的是现在的吴人早已经把《茶经》忘记了。
注释:
1. 金山寺:又名龙游寺、江天寺,位于镇江长江中的金山上。
2. 绀(gàn)宇:佛寺,佛寺的屋顶多以绀色琉璃制成。
3. 听法神龙:北宋庆历间,金山寺被火烧毁,寺僧瑞新发誓重建。相传有神龙化为人形前来听法,显现身形潜入金山下的龙潭,寺僧因此得到了一百万钱的布施。元代释明本《题金山寺》中写道:“龙化楚人来听法,手擎珠献不论钱。”
4. 冰壶:指洁净无瑕的世界。
5. 诗留玉带:根据宋代范正敏的《遁斋闲览》和《金山志》记载,金山了元佛印法师曾与苏轼参禅,苏轼输了赌局,留下玉带永远镇守山门。《苏轼诗集》卷二十四中有《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的诗作。
6. 中流树影:唐代张祜的《金山》中写道:“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人们认为这是金山的特色。
7. 误汲南泠:唐代陆羽精通茶事,被尊称为茶神。湖州刺史李季卿命令士兵汲取长江南泠水,煮茶请陆羽品尝,陆羽说茶瓶上半部分是江岸的水,下半部分才是南泠的水。询问士兵后才知道,他们因为在船上晃动,导致汲取的水只有一半,所以临时在江岸边补充水。南泠,也有作南零,位于镇江附近的长江中心,陆羽认为它的水质是天下第七,《煎茶水记》则认为它是第一。
8. 吴侬:指吴地的人。
9. 《茶经》:陆羽论茶的经典著作。
《折桂令·游金山寺》译文及注释详情»
寺的真实景象,但通过借用典故,使得诗曲更加丰富、生动。这种虚实相兼的手法,使得整个曲子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主要从诗曲的内容表现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诗曲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解读,可以看出作者对金山寺的景色和氛围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虚实相兼的手法,使得诗曲更加丰富、生动。整篇赏析通过对诗曲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金山寺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的角度。
《折桂令·游金山寺》赏析详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是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是元朝重要的散曲家和剧作家。
张可久与乔吉并称为“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他在元朝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关于张可久的生平和事迹,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都没有确切的记录。根据一些文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张可久以散曲和剧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曲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他的剧作则以历史题材和传奇故事为主,情节曲折,表现力强。
张可久与乔吉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剧作,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双壁剧”。这些剧作在元代戏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张可久的生平和作品资料有限,但他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宴华清,何限欢娱。
底事朝来,粉悴香癯。
柳叶微颦,瓠犀小冷,棠萼愁吁。
没乱煞、开天帝主,敕离支、休进中厨。
塞上思酥,突骑长驱。
活玉巢中,且忍须臾。
溯空行,小艇风轻。
万顷潮平,清兴堪乘。
山迥云生,林青雨映,一坐金陵。
景阳井、苔崩旧京。
石头城、烟冷新亭。
茶鼎禅灯,竹径江声。
酒圣诗盟,少摒尘缨,缓定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