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五岳:指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是古代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也被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神基: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中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四渎:指淮河、长江、黄河、济水,是古代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河,也被称为东、南、西、北四渎。渎,指大河。荡津:指平坦的水洼。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动求句:指在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苟不句:指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寻元:指追寻根源。存终古:指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洞往:指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逸民:也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箕岩:指箕山的岩壑。箕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也叫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样光辉明亮。濑: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沂:指崖岸。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卷华句:指美丽的花朵隐藏在浓密的雾中。褐:指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拂埃尘:指扫除尘埃。
《咏利城山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造自己的人生。 《咏利城山居》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主要围绕着利城的地理位置、隐士的原因以及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展开。首先,利城是东汉时所设的郡,位于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弃。接着,文章阐述了隐士们选择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描述了作者自己在利城山区的隐遁生活,并表达了他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最后,提到尽管支遁是东晋时一流高僧,但他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因此他的诗写得玄虚古奥,有些晦涩,但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总的来说,这篇简析主要介绍了利城的背景和作者的隐遁生活,展示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归依自然的态度。 《咏利城山居》简析详情»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他出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或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佛学家和文学家。
支遁在25岁时出家,初隐于余杭山。后来他居住在支硎山,然后在剡县(今浙江省嵊县)的沃洲小岭建立了寺庙,担任行道的职责,带领僧众超过一百人。
晋哀帝时,支遁应诏前往京城,居住在东安寺讲道。三年后,他返回剡县,并在那里去世。
支遁精通佛理,他的诗文流传至今。根据文献记载,有一幅名为《神骏图》的画作描绘了支遁与他心爱的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