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偶尔会来到松树下,头枕石头睡觉。
深山中没有日历,所以到了寒气消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注释:这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据《古今诗话》记载:“太上隐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从问其姓名,不答,留诗一绝云。”
偶:偶然。
高枕:两种解释,一作枕着高的枕头解,一作比喻安卧无事解。
历日:指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寒:指寒冷的冬天。
《答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描绘隐居生活和山中节气变化为主题,展示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形象。诗人通过自由无羁的行踪和恬淡无忧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太古时代的向往。诗中的设物布景简朴而富有深山情趣,给人一种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诗中的“寒尽”二字含有四时成岁之意,并且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的无拘无碍,不解数甲子和不知今是何世的意境。整首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没有用力痕迹,但却含意丰茸,令人神远。诗人的回答方式活泼无碍,得意忘言,给人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感觉。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和太古时代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无拘的追求。 《答人》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太上隐者的整理和补充:
太上隐者是唐代的一位隐士,他选择隐居于终南山,并自称太上隐者。关于他的生平,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和资料,因此我们对他的个人背景和经历了解有限。
太上隐者的名字、出生日期以及家庭背景等信息都没有被记载下来,这使得我们无法准确了解他的起源和家庭背景。然而,他选择隐居于终南山,这表明他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追求。
作为一位隐士,太上隐者可能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影响,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终南山作为一座名山,被认为是修行和隐居的理想之地,因此太上隐者选择在这里隐居也是符合当时隐士文化的传统。
太上隐者自称太上隐者,这可能是他对自己修行成果的一种自我标榜。在古代中国,太上隐者一词常用来形容修行有成的隐士,他们被认为已经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关于太上隐者的死亡,由于他的生平资料缺乏,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死因和死亡时间。然而,作为一位隐士,他可能选择在终南山度过余生,并在那里安详地离世。
总的来说,太上隐者是唐代一位隐士,他选择隐居于终南山,并自称太上隐者。尽管关于他的生平不详,但他的选择和自我标榜表明他对尘世的厌倦和对修行的追求。他的死亡情况也无法确定,但可以推测他可能选择在终南山度过余生,并在那里安详地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