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蝶里花襕,微雨后、深苑荆桃如菽。
红粉堆边,露琯冰筝,并起是谁华屋。
楝华风发前村暮,空岩畔、有人如玉。
牵萝罢、天寒倚遍,一庭修竹。
私唱开元旧曲。
见林外春红,暗翻秋绿。
昨夜惊乌,梦里还啼,向日对筵蕉烛。
玉猧盘地银丝绕,吹松粉、坠来金粟。
那须听、黄公鸟声断续。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与他的兄弟毛万龄一起被称为“江东二毛”。他的原名是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初晴、晚晴等。他出生在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因为他的家族来自西河,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西河先生”。
在明末时期,毛奇龄是一位诸生,清初时参与了抗清军事,因此流亡多年才得以出仕。康熙时期,他被荐举为博学鸿词科,被任命为检讨,并充任明史馆的纂修官。然而,不久后他请假回乡,再也没有出仕。
毛奇龄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史和音韵学上,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所著的《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史集、文集和杂著四部分,共有四百余卷。这些著作对于研究经学和历史学都有很大的价值。毛奇龄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当时的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研究清初学术史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