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采莲的人唱着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完全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再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注释:越调:十二宫调之一。越调是一种古代音乐调式。
小桃红:曲牌名。此曲调分属正宫与越调,又名《武陵春》《采莲曲》、《绛春桃》、《平湖乐》等。小桃红是一种古代音乐曲调。
采莲歌:泛指江南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采莲歌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歌曲。
兰舟:木兰制的舟,此为采莲船的美称。兰舟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船。
夜如何:现在是夜里的什么时辰?言夜已深。夜如何是询问现在的时间。
南朝旧曲:南朝梁武帝萧衍尝作乐府《江南弄》,其中一曲名《采莲曲》其子简文帝萧纲也作有《采莲曲》;作者由《采莲曲》联想到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故“莫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南朝旧曲指的是南朝时期的古代音乐曲调。
司马:州刺史的辅佐官,在唐代实为闲职。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一种官职。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杨果是一位生活在金朝时期的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金朝的兴盛和灭亡。在金朝灭亡后,他进入元朝成为一名官员。尽管金朝在灭亡前已经陷入了昏庸和腐败,但杨果对于金朝的灭亡仍然感到无法释怀。为了表达他对于兴亡的深刻感受,他创作了这首小令。
这首小令是杨果对于金朝兴亡之感的真实写照。在这首小令中,他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于金朝的眷恋和悲伤。尽管金朝在灭亡前已经堕落,但它曾经是一个辉煌的王朝,拥有繁荣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杨果对于金朝的兴盛时期有着深深的向往,他无法忘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然而,金朝的灭亡也给杨果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惑。他无法理解一个曾经如此强大的王朝为何会走向灭亡,为何会被其他势力所征服。他对于金朝的灭亡感到深深的不甘和无奈,他希望通过这首小令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考。
这首小令不仅仅是杨果个人的感受,也代表了当时许多人对于金朝灭亡的感受。在元朝成立后,许多原本属于金朝的文人和官员都进入了元朝的体制,他们对于金朝的灭亡感到无法释怀,对于元朝的统治也持有一定的怀疑和不满。这首小令成为了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了他们对于兴亡之感的共同呼声。
通过这首小令,杨果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金朝的回忆和思考。他希望人们能够从金朝的灭亡中汲取教训,警惕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不要走向同样的命运。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繁荣和稳定,不要重蹈金朝的覆辙。这首小令成为了一种警示,也成为了一种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总之,杨果创作这首小令是为了表达他对于金朝兴亡之感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痛苦。通过这首小令,他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金朝的回忆和思考,警惕自己的国家和社会不要走向同样的命运。这首小令成为了他个人和当时许多人对于金朝灭亡的共同呼声,也成为了一种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创作背景详情»
就职,选择了隐居山水之间。他对于兴亡之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小令正是他对于兴亡之感的抒发。
小令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夜晚,江南的夜凉如水,新月如钩,湖面上传来采莲人的欢声笑语。这是一个美好热闹的江南采莲图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喜悦和活力。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让人感到意外,独上江楼的人无法入睡,只能独自躺在江楼上。这样的夜晚对于他来说是悲凉的,与采莲人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独上江楼的人疏离于热闹之外,他是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伤痛,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独。这些伤痛和孤独在夜色中渐渐浸入他的心灵,将开头的喜悦氛围逐渐转化为冷清和悲伤。
最后三句“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将悲哀情绪推向高潮。这里作者用南朝旧曲与采莲歌作对比,表达了对于南朝的怀念和悲伤。南朝是一个兴盛繁华的时代,而如今已经成为过去,只剩下司马泪痕的伤感。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他看到了兴亡的轮回,感受到了世事无常的无奈。
整首小令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热闹与寂寥、喜悦与悲伤相互交织,展现了兴亡之感。作者通过描绘江南夜景和采莲人的欢声笑语,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力;而通过独上江楼的人的孤独和伤痛,让读者感受到兴亡的无常和悲伤。这首小令既是对于兴亡之感的抒发,也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赏析详情»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他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后来官至参知政事,以干练廉洁而著称。他去世后,被谥为文献。
杨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擅长文章,尤其长于词曲。他的著作《西庵集》广受赞誉。他与元好问交好,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
杨果的散曲作品以咏自然风光为主题,曲辞华美,富于文采。他的曲风被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为“如花柳芳妍”,可见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粉染南朝白,脂染东风碧。
犹想当年阿侯,生小脸痕靧雪。
把红儿供养郁金堂,要沾些福泽。
旧作王家妾,今作卢家客。
曾住乌衣玳梁,双燕也还认得。
错疑他姊妹嫁欢来,惹个侬愁绝。
山林钟鼎未谋身,不觉生秋鬓。汉水秦关古今恨,谩劳神,何须斗大黄金印。渔樵近邻,田园随分,甘作武陵人。
东邻西舍酒频沽,拄杖穿花去。长笑功名草头路,且狂疏,醉如刘阮犹迟暮。鸡翁问余,鹿门深处,真作野人居。
宴席
桃花扇底楚天秋,恰恰莺声溜。络臂珍珠翠罗袖,捧金瓯,纤纤十指春葱瘦。移花旁酒,张灯如昼,重酌史风流。
指甲
桃腮轻托玉纤微,有恨弹珠旧。曾整金钗动春意,数归期,等闲掐损阑干翠。拈花露湿,剖橙香腻,宜捧紫霞杯。
春情
深沉院落牡丹残,懒揭珠帘看,青杏园林管弦散。翠阴间,数声黄鸟伤春叹。离怀未安,相思不惯,独传小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