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有一个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
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注释:安公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凋名。此凋有不同诸格体,俱为双调。在此只列一体。前片八句,后片七句,共八十字。前片第一、四、五、八句和后片第二、四、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
鸦啼处:此指柳树丛中。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人人:犹言人儿,对亲爱者的称呼,情人的昵称。宋时口语。
哀弦危柱:指乐声凄绝。柱,筝瑟之类弦乐器上的弦柱。危,高,指弦音高厉。此处“危”“哀”是弦柱的修饰语。
庾信愁如许: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春闲,春日闲寂无聊,觉得天长难以打发。永,长。永昼,即昼永,日长之意。
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厌厌:即恹恹,精神不振貌。
花坞:花房。坞,原指四面高中央低的山地,引申为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种以“愁”字为内在主题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描绘各种景物和物象,展现出动静有致、远近协调、浓淡相配、情景相谐的特点。尽管这些词作充满了幽怨悲凄的情感,但同时也带有清朗活畅的韵致,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了词坛上备受赞赏的佳作。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创作背景详情»
的《愁赋》是一篇以自己的愁苦为主题的赋文,袁去华在这首词中借用了庾信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接着,词中又提到了“绿水桥边路”,这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是词中情感的背景。作者通过描写这个地方的景色和氛围,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词中的“画楼”一词,更是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暗示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在词的结尾部分,作者又回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的愁苦之情。词中的“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这样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庾信的愁苦相联系,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情感。
总的来说,袁去华的《安公子》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章法,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自己内心的愁苦。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情感,词中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借用庾信的表达方式,使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刻。这首词不仅在构思上别致,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独具特色,是一首值得赏析的佳作。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赏析详情»
袁去华,字宣卿,出生于江西奉新(一作豫章)。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大约在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袁去华于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中举人,成为一名进士。后来他改任官职,担任石首县的知县,并在此地去世。
袁去华擅长创作歌词,他的才华曾被张孝祥赞扬。他的作品包括《适斋类稿》八卷和一卷词集。此外,他还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和《文献通考》等著作,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袁去华的词作至今仍有90余首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