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赵宋王朝的众将,谁是万人敬仰的英雄?只有岳飞。他出生于贫寒人家,精神却鼓舞着民众,虽死犹生。他年少时崛起于河朔,曾拉开两担力的硬弓,佩带三尺龙泉剑。他平定襄阳、江汉,拓开虢州、洛阳一带的战场,清洗了洞庭湖的战乱。北望帝京,狡兔仍在,良犬却被先烹杀了。路过旧时的战场,身为荆鄂遗民,长忆已故岳将军,悲泪如倾。
当年岳飞蒙难,遗恨悲苦,朝廷指责他不遵奉诏书,是真是假?臣子有罪,假如陛下圣明,可以亲自鉴别考察,岳飞不愿班师回朝完全出于一片赤胆忠心。从来分封诸侯,终究轮不到旧时的奸臣。人世间的黑夜,一旦太阳普照,忽然变得明朗。岳飞终于身着王侯的礼服,接受百姓祭拜,九泉之下也应感到荣耀,感激君恩。且看每年的三月,满地野花的春天,人们祭祀迎神,以尊王侯的大礼,祭祀岳飞英灵。
注释:
- 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上片十九句八平韵八叶韵,下片二十句八平韵十叶韵。
- 岳鄂王庙:即岳飞庙。岳飞,宋时抗金名将。
- 万人英:万人之中的英豪。
- 身草莽:指岳飞家境贫寒,曾做过人家的庄客。
- 气填膺:谓忠义之气,填塞胸臆。膺,胸。
- 年少起河朔:指岳飞年轻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报效国家。
- 弓两石:指岳飞当时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古代以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 剑三尺:手提三尺宝剑。
- 定襄汉:指岳飞在高宗绍兴初年平定襄阳、汉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打下基础。
- 开虢洛:指绍兴十年(1140)岳飞郾城大捷,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国土,乘胜进军朱仙镇,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
- 洗洞庭:指岳飞镇压了以杨么为首的聚集在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
- 望帝京:谓岳飞军队距汴京很近。帝京,即汴京。
- 狡兔:指北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高宗时期。岳飞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但被权臣秦桧陷害,被冤枉成了罪名。后来,宋孝宗为了平反岳飞的清白,使他恢复了名誉。在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与此同时,刘过正在西游汉沔(今武汉),途中经过岳飞庙,他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对岳飞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首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词人通过描述岳飞的英雄事迹和悲惨命运,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宁宗皇帝的希望,激励和鼓舞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上片主要追叙了岳飞的生平事迹。词的开头两句以问代赞,点出岳飞是万人之中的英雄。接下来的四句“身草莽”表达了岳飞的浩气长存,精神永在,虽死犹生。紧接着,词人用洗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岳飞的英雄事迹,从早年从军到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才华。词中的“北望帝京”表达了岳飞时刻不忘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而“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则写出了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惨命运,强调了历史的悲剧。
下片则抒写了对岳飞被害的感慨和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后的盛况。词中的“说当年事”和“知恨苦”以与岳飞谈话的口气,表露出对英雄不幸遭遇的无比同情。接着,“不奉诏,伪耶真”有力驳斥了秦桧一伙强加给岳飞的罪名。而“臣有罪”则对支持秦桧杀害岳飞的宋高宗明褒实贬,暗示如果皇帝能明察忠奸真伪,就不会酿成岳飞惨死的千古奇冤。接下来的“万古茅土”表达了对古往今来奸臣下场的概括,断定当时的奸臣也绝没有好下场,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而“人世夜”则表示茫茫黑夜必将被光明白日所代替,岳飞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最后的几句则写想象中的岳飞冤案昭雪后无比荣耀的盛况,以及百姓对岳飞的怀念与祭奠,表达出人民也是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整首词气势凛然,大气磅礴,围绕凭吊的主旨,将一首长调写得气脉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作者的功力。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赏析详情»
刘过(1154~1206)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他出生在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在庐陵(今江西吉安)长大。他去世于江苏昆山,现在他的墓仍然存在。
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选,因此他流落江湖,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他也与陈亮、岳珂交好。他的词风与辛弃疾相似,表达了对金朝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他与刘克庄、刘辰翁一起被称为“辛派三刘”,也与刘仙伦一起被称为“庐陵二布衣”。他的作品有《龙洲集》和《龙洲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干坤终有时。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