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问杜鹃,你为何竭力催人归去,你却不回呢?当年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化成仙鹤,飞返家乡,止息在城门前的华表上,漂泊在海上的燕子,都惦念自己的故乡。从吴国到蜀国的道路并不遥远,况且你羽翼丰满,大可以乘东风西飞故里,为什么你却要栖息在这荒凉的林中,在树枝上啼血呢?
人间兴亡是常事,不必悲伤。人生的荣华富贵能享受几时?你看锦江依然流淌,而卧龙诸葛亮却早已不在;玉山依然耸立,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却不知到哪儿去了。不知道怎么宽慰自己,一切都是徒劳,我辈志向你岂能理解?待封侯之事完成,再踏上回乡之路也不迟。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正体为双调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
为问:问。为,词头,无实义。
抵死:急急,竭力。催归:杜鹃鸣声像“不如归去”,故云。归,有归隐之义。
汝:你。胡:为何。
辽东白鹤:《搜神后记》载,汉代辽东人丁令威入灵虚山学道,千年后化鹤归辽,栖于城门华表柱上,见城郭犹在而人民已非。
尚:尚且。寻:寻觅。
玄鸟:即燕子。燕子能在海上飞,故亦称海燕。
犹记:还记得。乌衣:乌衣巷。
吴:今江苏一带,词人写此词时当在吴地。蜀:今四川一带,指杜鹃的故乡。
羽毛:指羽翼。
合:应该。
何为者:为什么。
荒树:荒野的树木。
芳枝:指杜鹃花。
都:总计。
锦江:岷江流经今四川成都附近的那一段。好在:依旧,如故。
卧龙:已矣:死了。
玉山:即玉垒山,在今四川成都下辖都江堰市。无恙:无病,无灾,这里也是“依旧”、“如故”之义。
跃马:指汉代公孙述。王莽篡汉时,公孙述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自恃地形险要,遂称帝。后被刘秀军攻破,身死国灭。
《沁园春·问杜鹃》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在临安旅行和居住的经历。词人在少年时代为了应考,离开了长乐(今福州),来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居住。之后,他以幕客的身份,四处游历了两淮、荆湘等地。最后,他又回到了临安。这段经历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旅行中,词人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观察到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情感。同时,词人在临安的居住经历也让他对这个地方有了深厚的感情,他可以通过描写临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总之,词人在临安的旅行和居住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灵感,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深度。 《沁园春·问杜鹃》创作背景详情»
的事例与杜鹃作对比。词人指出,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功绩仍然存在,而杜鹃却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称道的事迹。同样,公孙述虽然失去了玉山,但他仍然能够继续奋斗,而杜鹃却选择了逃避。通过这两个例子,词人再次强调了杜鹃应该归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最后,词人以“何必待归时”四句来总结全文。他告诫杜鹃不要等到时机已经过去才后悔,应该抓住现在的机会,立即归去。词人通过对杜鹃的责问和劝诫,表达了自己对于人应该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的观点。
整篇赏析通过对杜鹃的人格化描写和对比分析,展示了词人对于归与不归的问题的思考和观点。词人通过批判杜鹃的不负责任和逃避态度,强调了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回归的重要性。同时,词人也通过对国家兴亡和富贵荣华的看法,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外在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坚守和追求。整篇赏析既有深刻的思考,又有生动的形象描写,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沁园春·问杜鹃》赏析详情»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出生于长乐(今福建福州),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仅活到26岁便离世。尽管他的生命如此短暂,但他留下了31首现存的词作。
陈人杰的词作都采用了《沁园春》这一调子,这在两宋词史上是罕见的。这种调子给他的词作带来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他的词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
尽管陈人杰的词作数量有限,但他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仍然受到了后人的赞赏和研究。他的词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陈人杰的早逝使得他的创作生涯被截断,无法展现出更多的潜力和成就。然而,他的词作仍然被视为南宋时期文学的珍品,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也成为了人们对于才华横溢而命运不济的词人的思考和怀念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