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盐绝句》原文赏析

  • jiān
    yán
    jué
  • [
    qīng
    dài
    ]
    jiā
  • bái
    tóu
    zào
    cǎo
    fáng
    liù
    yuè
    jiān
    yán
    liè
    huǒ
    páng
  • zǒu
    chū
    mén
    qián
    yán
    tōu
    xián
    shì
    chéng
    liáng

原文: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相关标签:农民生活艰苦

译文及注释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白头:指年老的人。
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
低草房:灶户居处。
六月煎盐烈火旁:指在六月的炎热天气中,灶户在旁边烈火煎盐。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炎日:指炎热的太阳。
偷闲一刻:抽出一点时间。
乘凉:在凉爽的地方休息。 《煎盐绝句》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①灶户:旧时称熬盐为业的人家为灶户。每户熬得的盐须向官府缴纳,折合充赋税。

注释:灶户是指从事熬盐行业的家庭。在古代,熬盐是一项重要的产业,灶户需要将熬制的盐交给官府,作为纳税的一种形式。

②低草房:灶户居处。

注释:低草房是指灶户居住的房屋。由于灶户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他们的住房往往简陋,多为草屋或者简单的房屋。这种低草房通常没有豪华的装饰,只是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 《煎盐绝句》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烧盐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的惨状。诗人自己曾经从事过烧盐的劳动,因此对烧盐工人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诗中只截取了煎盐工人的一个场景,通过这个场景来反映他们悲惨的境遇。

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煎盐工人的工作条件,描述了他们在六月酷暑中,在低矮的草房里劳作,烈火旁边煎盐。这样的描写烘托出工人的艰苦处境。

海滨的人民生活极为艰苦,很多煎盐工人一生都从事着这样艰辛的劳动。诗人特意选取了“白头灶户”这个词,暗喻了工人一生的辛苦。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工人的艰苦劳动,描述了六月的炎热,但对煎盐工人来说,这样的天气反而是“乘凉”,从而衬托出工人在烈火旁的煎熬。

在写法上,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词语平淡无华,但在质朴的现实描写中却隐含着作者的沉痛。诗中的描写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吴嘉纪诗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诗人向读者展示了烧盐工人的悲惨生活和劳动的艰辛,引起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注。 《煎盐绝句》赏析详情»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盐民苦难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描述灶户的生活条件,展现了他们在炎热的夏季不得不忍受熊熊烈火的炙烤,劳累不息的情景。即使是年老的盐民也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条件。诗人通过描写盐民被困在炙人的灶火旁,无法享受夏日的凉爽,进一步突出了他们的困苦和悲惨。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地反映了盐民的生活状况,通过巧妙运用进层和反衬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沉痛感人。这首诗揭示了封建制度对灶户们剥夺劳动果实和生活福利的罪恶。 《煎盐绝句》简析详情»

清代诗人吴嘉纪的照片
吴嘉纪

吴嘉纪(1618年-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他出生在一个盐民家庭,少年时期身体不好,但他对学问很有兴趣。明末时,他成为一名诸生,但在清朝时期没有进入官场,选择隐居在泰州安丰盐场。

吴嘉纪擅长诗词创作,他的诗风受到孟郊和贾岛的影响,语言简练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的贫困生活。他以“盐场今乐府”诗而闻名于世,这些诗歌描绘了盐场工人的辛苦劳动和生活困境。他的才华得到了周亮工和王士禛的赏识。

吴嘉纪的诗歌作品被收入《陋轩诗集》,共有1265首诗。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了《吴嘉纪诗笺校》本,对他的诗作进行了校勘和注释。这本书为研究吴嘉纪的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猜您喜欢

农父

唐代 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宋代 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农家望晴

唐代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