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象床凝寒照蓝笋,碧幌兰温瑶鸭静。
东风吹梦晓无踪,起来自觅惊鸿影。
彤帘霏霏宿馀冷,日出莺花春万井。
莫怪啼痕栖素巾,明朝红嫣鏖作尘。
春日迟迟春波急,晓红啼春香雾湿。
青华一失不再及,飞丝萦空眼花碧。
楼前柳色迷城邑,柳外东风马嘶立。
水中荇带牵柔萍,人生多情亦多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长州(今江苏苏州),因为先祖是衡山人,所以他被称为“衡山居士”,世人也称他为“文衡山”。
文徵明四十二岁开始使用字行,后来又改字为徵仲。他的书画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被人们称为“四绝”的全才。他与沈周一起创立了“吴派”,并与沈周、唐伯虎、仇英一起被称为“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在诗文方面,文徵明受到了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吴宽的指导。在书法方面,他的老师是李应祯。而在绘画方面,他的师承是沈周。在诗文上,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绘画史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四家”。
文徵明的艺术成就在当时非常高度认可,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发展。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于1559年3月28日去世,享年89岁。
绿醑湔愁,青袍换岁,十年抛顿鞭笏。
椒杯醉醒,几费却,春风词笔。
门巷通深辙。
庭阶冷、薜萝自洁。
且伴取,桃根短楫,杏叶轻鞍,秦淮饱看风月。
田园计,输靖节。
况未见羲皇,那论怀葛。
江关暮齿,梦翠微、犹带残雪。
黄竹歌声歇。
笙竽静,舞衣尚热(骥子按:此处缺三字)。
云掩九阍,春望迢迢,凄凉旧时环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