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欢初次沐浴晨光,我抚摸着一头散乱的头发,因为一年即将结束而感到伤感。虽然怀有一腔抱负,但我不知道哪里才是我施展才华的地方。北风呼啸,没有多余的衣物来御寒,奴仆和马匹都饥寒交迫。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以抑制,对于即将远行更是犹豫不决和悲痛。但是,在如今这个开明盛世,有志气的男儿怎能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呢?让我们看看朝堂之上谁是被操纵的木偶,谁又是真正有见识的人。我郁郁寡欢地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原因。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呢?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人生的机遇难道都是在晚年才会到来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只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注释:曙:天刚亮。
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
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朔风:北风,寒风。
重衣:指重复多余的衣物。
惨戚:也作“惨慼”。悲伤凄切。
迟回:犹徘徊。
休明:用来赞美明君或盛世。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也比喻处在困境之中。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指时间过得很快。
《游子吟》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根据《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记载,他被认为是岭南(一说是鄱阳,一说是剑浦)人。然而从他的诗题中可以看出,他将建水(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的山水称为“家山”,并写有《闽川梦归》等诗,因此更可能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
陈陶早年游学长安,对天文历象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虽然他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中举,于是放纵自己游历名山。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他隐居在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之后便没有关于他的下落的记载。
陈陶的诗作共有十卷,但已经散佚,后来有人辑录出版了《陈嵩伯诗集》一卷。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