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争夺功名就像马车下坡,谁能看破它的惊险?昨天还是翰林院的大臣,今天就遭遇了灾祸。怎么能和我避开官场的风波,走在安乐的地方相比呢?
注释: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又叫《江儿水》,属双调。五句。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多用为小令。
参(cān)破:佛家语,其意即看破、看透。
玉堂:汉代宫殿的名称,此处指翰林院。
争:怎。
《清江引·竞功名有如车下坡》译文及注释详情»
贯云石是中国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期间深刻体会到了朝廷政治斗争的险恶。因此,在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他选择“称疾辞还江南”,结束了自己在官场的生涯。这个决定标志着他开始了隐居生活,而这首曲子则是他在公元延祐二年(1315年)辞官后在杭州隐居期间所作。
贯云石的辞官决定是出于对朝廷政治斗争的失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深知朝廷的政治斗争是多么的险恶,充满了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决定远离这种纷争,选择回到江南的家乡,过上隐居的生活。
在杭州的隐居生活中,贯云石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这首曲子是他在辞官后不久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曲子可能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贯云石的辞官和隐居选择对他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隐居期间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并成为元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贯云石辞官隐居的决定是基于他对朝廷政治斗争的深刻了解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曲子是他在隐居杭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贯云石的辞官和隐居选择对他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成为元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清江引·竞功名有如车下坡》创作背景详情»
和激昂的气势。作者通过比喻和事实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官场的险恶和功名追逐的危险性。同时,他以自己躲避政治斗争、归隐安乐窝的生活为对比,强调了隐逸生活的闲适美好和安全幸福。这种对比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展示了隐逸生活的优越性。整首散曲语言直接,道理透彻,具有一定的批判力量,使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有了深思。同时,作者的豪迈和激昂的气势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清江引·竞功名有如车下坡》赏析详情»
贯云石(1286~1324)是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他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他自号酸斋。
贯云石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他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然而不久后,他称疾辞官,隐居于杭州一带,并改名为“易服”。他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现代人常将贯云石的散曲与他自号的“甜斋”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