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原文赏析

  • lǒng
    西
    xíng
    shǒu
  • [
    táng
    dài
    ]
    chén
    táo
  • hàn
    zhǔ
    dōng
    fēng
    bào
    tài
    píng
    rén
    jīn
    biān
    bīng
  • zòng
    ráo
    duó
    lín
    sài
    sāng
    zhòng
    shēng
    shì
    sǎo
    xiōng
    shēn
    qiān
    diāo
    jǐn
    sāng
    chén
  • lián
    dìng
    biān
    yóu
    shì
    chūn
    guī
    mèng
    rén
    lǒng
    shù
    sān
    kàn
    sài
    cǎo
    qīng
    lóu
    fán
    xīn
    qiāng
    bīng
  • tóng
    lái
    zhě
    shāng
    bié
    hún
    jiù
    yíng
    xiá
    shēng
    qín
    weì
    yǒu
    heī
    shān
    yíng
    zhèn
    shí
    lóng
    shé
  • cóng
    guì
    zhǔ
    qīn
    hòu
    bàn
    fēng
    hàn
    jiā

原文: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相关标签:边塞战争

译文及注释

其二译文: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其二注释:
①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②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陇西行四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陇西行》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的乐府诗。诗中通过虚实相对的手法,展现了唐代长期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共写了四首《陇西行》,这里赏析的是第二首。

首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唐军士兵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最终五千将士全部丧生在战场上。诗中的“誓扫”和“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的气概和献身精神。而汉代羽林军穿着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锐,却有五千人战死,可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诗人转换笔锋,表达了真正的意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通过将“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出了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的情景,她仍然在梦中期待着已经成为白骨的丈夫。这使整首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如果能够得知亲人的下落,至少还能得到一种安慰。然而在这里,长时间没有音讯,征人早已变成了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中期待他早日归来。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她却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这首诗借鉴了汉代贾捐之的《议罢珠崖疏》中的文意,称其为“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捐在文中着重渲染了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而陈陶的诗中,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怀疑他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加深挚,情景更加凄惨,因此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之泪。

整首诗的高潮在于第三、四两句。这两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丈夫死亡的无知。她在梦中期待着丈夫的归来,却不知道他已经变成了无定河边的白骨。这种对亲人死亡的无知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待,使整首诗更加凄美动人。

《陇西行》通过描写边塞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以及家人对战争的无知和热切期待,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诗中的虚实相对和意境转换,使诗情凄楚,引人潸然泪下。 《陇西行四首》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陈陶的照片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根据《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记载,他被认为是岭南(一说是鄱阳,一说是剑浦)人。然而从他的诗题中可以看出,他将建水(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的山水称为“家山”,并写有《闽川梦归》等诗,因此更可能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

陈陶早年游学长安,对天文历象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虽然他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中举,于是放纵自己游历名山。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他隐居在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之后便没有关于他的下落的记载。

陈陶的诗作共有十卷,但已经散佚,后来有人辑录出版了《陈嵩伯诗集》一卷。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西江月·井冈山

近现代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近现代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近现代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