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冈山》原文赏析

  • 西
    jiāng
    yuè
    ·
    jǐng
    gāng
    shān
  • [
    jìn
    xiàn
    dài
    ]
    máo
    dōng
  • shān
    xià
    jīng
    zài
    wàng
    shān
    tóu
    jiǎo
    xiāng
    wén
    jūn
    weí
    kùn
    wàn
    qiān
    chóng
    kuī
    岿
    rán
    dòng
  • zǎo
    sēn
    yán
    leǐ
    gēng
    jiā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huáng
    yáng
    jiè
    shàng
    pào
    shēng
    lóng
    bào
    dào
    jūn
    xiāo
    dùn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相关标签:战争歌颂赞美西江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可撼动。
早已构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旌旗(jīng qí)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ī)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
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众志成城: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宵遁(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西江月·井冈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情景。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9月5日前后的遂川大汾。当时,朱云卿向毛泽东汇报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毛泽东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感触,于是欣然动笔创作了这首词。 《西江月·井冈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敌人围攻万千重,我军奋起抗争。”这两句写出了敌人对红军的围攻之猛烈,但红军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奋起抗争。红军军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



“敌人炮火连天,我军英勇奋战。”这两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景,敌人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但红军并没有退缩,他们英勇奋战,不畏艰险,不惧敌人的炮火,坚决捍卫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



“敌人进攻如潮水,我军浴血奋战。”这两句形象地比喻了敌人的进攻势如潮水,而红军则像是在血海中奋战。红军军民不畏生死,浴血奋战,坚决抵抗敌人的进攻,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坚韧。



“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取得胜利。”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在战斗中的胜利,敌人节节败退,最终被红军击溃。红军的英勇奋战和顽强抵抗,使得敌人无法突破红军的防线,最终取得了胜利。



整首词以雄壮的语言描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和胜利,展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通过这首词,毛泽东歌颂了井冈山人民的英勇斗争,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热爱和坚定信念,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西江月·井冈山》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近现代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近现代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田家词 / 田家行

唐代 元稹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