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六月红军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人民要用长长的绳索把鲲鹏捆缚。赣水那边根据地红旗高展,这都是依靠黄公略的努力。
所有的工农们要踊跃与敌人争斗,让革命席卷江西大地,捣破敌人占领的湖南湖北。国际歌的歌声中,我们的革命力量如同天兵降临一般的茁壮起来。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双调,分上下两阕,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汀州:古时州名,州治在今闽西长汀县。
天兵:指红军。
征腐恶:指征讨腐朽凶恶的国民党军阀。
长缨:长绳索。汉武帝时终军出使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请授长缨,说要把那里的国王缚住带回来(见《汉书·终军传》)。
鲲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一种极大的鱼和由它变成的极大的鸟,所以既可分指两物(通常“鲲”不单用),也可合指一物。通常是褒义词,这里作贬义用,等于说巨大的恶魔。
赣水那边红一角:指赣西南的赣江流域黄公略率领的红六军(1930年7月改称红三军)所建立的根据地。
偏师:配合主力作战的部队。
黄公略:(1898――1931)湖南湘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9月,在江西省吉安的东固地区行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踊跃:奋起刺击。汉代刘熙《释名》卷四《释言语》:“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湘和鄂:湘指湖南,鄂指湖北。
国际悲歌:指国际歌。
狂飙(biāo):疾风。这里形容正在兴起的革命风暴。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毛泽东在1930年参与攻打长沙的历史事件。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于1930年7月28日攻进长沙,但在湖南军阀何键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撤退。随后,毛泽东赶到长沙与彭德怀会合,并于9月10日再次发起进攻。然而,在攻城战中,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毛泽东于9月13日下令撤围退军。正是在这次撤退的过程中,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创作背景详情»
作者对红军的赞美和支持。通过“赣水那边红一角”,作者将目光投向了红军所在的地方,以红色象征着红军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而“偏师借重黄公略”则是对黄公略的赞美和肯定,黄公略是红军的一位重要将领,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红军领导层的信任和敬佩。
整首词以虚实相生、对比等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红军的赞美和支持。通过对“天兵”与“腐恶”、“万丈长缨”与“鲲鹏”、“赣水那边红一角”与“黄公略”等意象的运用,作者揭示了红军的正义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红军面临的困难和危险。整首词情感热烈而深沉,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红军的赞美和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