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酉春社》原文赏析

  • jiāng
    chéng
    ·
    guǐ
    yǒu
    chūn
    shè
  • [
    sòng
    dài
    ]
    wáng
    yán
  • qīng
    miǎo
    miǎo
    huī
    huī
    liǔ
    cǎo
    lǎo
    féng
    chūn
    qíng
    yǒu
    shuí
    zhī
    lián
    chuī
    tíng
    yuàn
    jìng
    rén
    chù
    yàn
    shuāng
    feī
  • qiè
    hán
    weì
    gǎn
    shì
    chūn
    qīng
    shí
    lǎn
    zhuī
    suí
    shān
    yáo
    cūn
    niàng
    cóng
    xiàng
    huā
    biān
    pīn
    zuì
    huā
    xiào
    rén
    chī

原文: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相关标签:春社写景抒情伤怀惆怅江城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清的碧波渺远,日光闪耀,柳条随风轻摆,青草茂盛。已经是垂暮老人了,却遇到春色,这种滋味有谁知道呢?竹帘都垂下来,庭院里一片安静,只有我一个人,无聊地看着一对燕子比翼双飞。

害怕寒冷没敢换上春衫,春日到郊外踏青的时候懒于和其他人相随。摆上春天地里的野菜和做熟的山里的野味,农家酿的酒可以随便些。人老了,不敢多喝,没有醉倒在花丛中,花儿没有说话,却笑话我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原为单调,至苏轼始变为双调,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癸酉: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渺渺:远貌。
晖晖:晴明貌。
依依:茂盛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离离:分披繁茂貌。
帘箔: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方帘。
踏青:春日郊游。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地因时而异:一说正月初八,一说二月二,一说三月三。后世多以清明春游为“踏青”。
野蔌(sù):野菜。山敬:野味。锻,同“肴”。
酿:此指酒。 《江城子·癸酉春社》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古代春社的活动和词人王炎在社日时的感受,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这首词的背景信息。

古代春社是一个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的活动。这个时候正值春分前后,是古人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同时,这个活动也是乡邻们聚集在一起宴饮的机会。因此,春社活动非常隆重和热烈。

在这个特殊的春社日,宋代词人王炎已经七十五岁了。他在社日这一天感受到了一些特别的情绪和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他对春社活动的观察和感受的表达,也可能是他对丰收和乡邻团聚的期望和祝福。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这首词的背景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意义和价值。 《江城子·癸酉春社》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词人的情绪却消沉。词人已是古稀老人,青春已逝,衰老的情绪只有自己能理解。他独自一人在竹帘四垂的环境中,感受着孤独和寂静。下片描写了老人对春天的感受,他因为年老体衰而对春天的到来感到畏惧,不敢穿上春装。在春社这个踏青的好时节,老人却懒得去参与。他只想用一些山野风味的酒食来打发这个节日。最后,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态,他本想独自一人在花边醉倒,但担心花不会说话,只能笑他痴人,所以只好作罢。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年老心不老,仍然怀念年轻时的情怀。 《江城子·癸酉春社》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炎的照片
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一生著述甚富。

王炎的主要著作包括《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这些著作涵盖了易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老子、春秋等经典的解读和研究。

此外,王炎还是《全宋词》第三册的作者之一,他的词作共有五十二首被收录其中。

关于王炎的事迹,可以在胡升的《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和《宋史翼》卷二四中找到相关记载。此外,还可以参考《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中的相关内容。

关于王炎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他出生于1137年,去世于1218年。

猜您喜欢

自君之出矣

宋代 徐照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谒金门·愁脉脉

宋代 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贺新郎·别友

近现代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