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挥手离去。在离别之前,我们相对凄然,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让人难以承受。我看到你眼角眉梢,强忍着热泪,满是哀怨。我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转瞬即逝的云雾,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只有你和我了吧。你有病需要治疗,上苍可知道吗?
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汽笛声响让人心肝寸断,从此孤身一人在天涯漂泊。割断忧思和恨意,参加到革命中去吧。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席卷全球一样。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像双飞的鸟儿一样。
注释:去:离开。挥手从兹去:引自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贺新郎·别友》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毛泽东在1923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个人经历。文章首先提到了毛泽东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的情况,随后又介绍了他参加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历。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观点,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并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接着,文章提到了毛泽东回到长沙展开反对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并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生下了他们的次子毛岸青。然而,正当毛泽东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尽管他们有着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决定分别。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献身,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对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的预期。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贺新郎·别友》创作背景详情»
《贺新郎·别友》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词的开头以“挥手”告别踏上火车为起点,通过描写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词的上阕以“挥手从兹去”为首句,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诗句,点化出整首词的主题。这五个字独成一句,总括了全词的内容,并引出了下文的动人情节。词中描写了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他们为祖国献身、志同道合的情感,即将分别的难舍之态。通过“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等描写,词中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而“更那堪”三个字则增强了爱侣内心的悲戚苦痛之情。词中的“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一句,传神地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情感,情深意切。词中的“似恨”从“眼角眉梢”中流露出来,表达了多少人间爱侣的柔情。而“热泪欲零”则表达了作者强忍悲痛的心情。这种坚强的性格令人敬佩,读者也会为这真情的伴侣感动落泪。
词的下阕以“知误会前翻书语”为开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写给妻子的书信产生误会的理解。词中描述了过去的往事如云涛雾涌一件件从眼前而过,但在人间的知己中,只有“我和你”最为珍贵。这是对妻子杨开慧情深意切的安慰和崇高的评价。杨开慧在白色恐怖艰险的岁月中全身心地支持作者从事伟大事业,可谓是难得的红颜知己,革命的伴侣。
整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古诗词的技巧,通过描写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情真意切的表达和深入人心的描写使得这首词成为一首佳作。
《贺新郎·别友》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