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原文赏析

  • dōng
    zhōu
    xíng
    jīng
    táng
    xiá
    dēng
    shān
    zuì
    gāo
  • [
    táng
    dài
    ]
    bái
  • jiāng
    xíng
    qiān
    hǎi
    yuè
    shí
    yuán
  • shǐ
    jīng
    táng
    xiá
    suì
    shān
    diān
  • shān
    gāo
    qióng
    guó
    jìn
    suǒ
  • biān
    pān
    chuī
    luó
    xiá
    wài
    qióng
    shí
  • feī
    líng
    jué
    dǐng
    xiān
    yān
  • què
    shī
    dān
    yǎng
    guān
    lín
    qīng
    tiān
  • qīng
    tiān
    ruò
    mén
    yín
    hàn
    ān
    zài
  • wàng
    yún
    zhī
    cāng
    shuǐ
    biàn
    yíng
    hǎi
  • zhōu
    yóu
    guāng
    wǎn
    lǎn
    yōu
    duō
  • xuě
    zhào
    kōng
    beī
    fēng
    míng
    sēn
  • guī
    xíng
    xūn
    jiā
    shàng
    weì
    xiē
  • jiāng
    hán
    zǎo
    yuán
    sōng
    míng
    yuè
  • yuè
    yōu
    yōu
    qīng
    yuán
    xiǎng
    jiū
    jiū
  • shān
    rěn
    tīng
    huī
    hái
    zhōu

原文: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相关标签:游记写景心情喜悦

译文及注释

行程已是几千里,我已见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圆。先是饱览了瞿塘峡的风光,随后便又登巫山。巴国的大地虽已走尽,而这巫山却是高得难以达到顶端。身负巨石好像在云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萝又像已接近日边。飞步登上巫山山顶时,极目远望食有丝毫的遮掩。回头不见了暗红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只是青天。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银河离这里还有多远?望着白云飞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苍梧山,随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游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许多妙境值得徘徊。悲风吹着树枝作响,空谷里的积雪还白光闪闪。踏上归途时已是黄昏,此时的游兴依然未减。寒江两岸的猿声早早地啼起,一轮明月已出现在昏暗的松间。啊,月光是多么清悠,猿啼又是多么凄惨。我实在不能忍闻这猿啼而匆忙下山,快步回到我的小船。

注释:巴东:王琦注:即归州,唐时隶山南东道。《方舆胜览》: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两崖对峙,中贯一江,望之如门。陆放翁《入蜀记》: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视天如匹练。《方舆胜览》:巫峡,在巫山县之西。《水经注》云:杜宇所凿,通江水。图经云:引山当抗峰氓、峨,偕岭衡岳,凝结翼附,并出青霄,谓之巫山。有十二峰,上有神女庙、阳云台,高百二十丈。
海月:海上的月亮。
瞿(qú)唐峡:亦作“瞿塘峡”。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巴国:《山海经》:西南有巴国。
穹(qióng)石:大岩石。《上林赋》:“触穹石。”张揖注:“穹石,大石也。”
飞步:快步;疾步。郭璞诗:“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却顾:回头看。
舟壑(hè):藏在山谷中的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秋季,二十五岁时的一次远游经历。李白当时离开家乡,踏上了一段漫长的旅程。他乘坐船只从巴东出发,经过瞿塘峡,最终登上了巫山的最高峰。

在这次旅行中,李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无尽的美景。他在傍晚时分归来时,受到了这次旅行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完整的记游诗。

这首诗记录了他在巫山的游览经历,描述了他登上最高峰的壮丽景象。这次旅行对于李白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它不仅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李白年轻时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他敢于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次旅行对于他的成长和创作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素材之一。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登上了巫山。这里的描写非常简洁明了,通过几个简单的词语,展现了诗人的行程和所见所感。



接下来,诗人开始描绘巫山的壮丽景色。他用“巍峨”、“奇绝”、“险峻”等词语来形容巫山的高耸和雄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山的敬畏之情。他说:“巫山之阳,美人尽林立”,这里的“美人”指的是山上的树木,形容得非常生动。诗人通过描绘山林的繁茂,展现了巫山的美丽和生机。



诗人接着描写了巫山的云雾缭绕和山泉飞瀑。他说:“朝出瞿唐峡,暮宿巫山阿”,这里的“瞿唐峡”和“巫山阿”是诗人行进的路线和目的地。他用“朝出”和“暮宿”来形容自己的行程,表达了他对巫山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期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云雾和山泉,展现了巫山的神秘和美丽。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行程为结尾,表达了对巫山的赞美和对旅途的喜悦。他说:“巴东三峡巫山,天下名山第一巅”,这里的“巴东三峡巫山”指的是诗人所经过的地方,他将其列为“天下名山第一巅”,表达了对巫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行程和所见所感。通过对巴东、瞿唐峡和巫山的描写,展现了巫山的壮丽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白洋潮

明代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游兰溪 / 游沙湖

宋代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

唐代 李峤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