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原文赏析

  • xián
    yáng
    chéng
    dōng
    lóu
    /
    xián
    yáng
    chéng
    西
    lóu
    wǎn
    tiào
  • [
    táng
    dài
    ]
    hún
  • shàng
    gāo
    chéng
    wàn
    chóu
    jiān
    jiā
    yáng
    liǔ
    tīng
    zhōu
  • yún
    chū
    chén
    shān
    lái
    fēng
    mǎn
    lóu
  • niǎo
    xià
    绿
    qín
    yuàn
    chán
    míng
    huáng
    hàn
    gōng
    qiū
  • xíng
    rén
    wèn
    dāng
    nián
    shì
    guó
    dōng
    lái
    weì
    shuǐ
    liú

原文: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相关标签:写景吊古伤今感慨感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平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许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元849年担任监察御史的职位。当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腐败和内外困扰使得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许浑登上了咸阳古城的楼台,凝望着远处的风景。咸阳古城是当时的首都,也是许浑所在的地方。站在楼上,他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繁华和繁忙,也能看到城市外的田野和山川。

然而,尽管眼前的景色美丽,但许浑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深知大唐王朝的危机,政治腐败和内外困扰已经使得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他看到了城市中的贫穷和苦难,看到了人们的疲惫和失望。他也看到了远处的山川和田野,想象着那些无辜的人们在战乱中流离失所。

在这个秋天的傍晚,许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决定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大唐王朝带来一丝希望和力量。

于是,他开始即兴写下了这首诗。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唤起人们的觉醒和行动,让大唐王朝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成为了许浑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唐朝文学的经典之作。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许浑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也能够体会到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大唐王朝风雨飘摇的时期,而许浑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通过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希望能够为大唐王朝带来一丝希望和力量。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咸阳高楼》是一首描写诗人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咸阳城西楼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以“高楼”作为扣题,指的是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位于西安市西北,是秦汉两朝的都城。诗人登上高楼,向南望去,远处的景色烟雾缭绕,杨柳被雾气笼罩,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离在长安,离开了故乡,一旦登上高楼,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和杨柳,居然有些类似江南的景色。诗人的思念之情由此开始,表现出万里之愁。

接下来的一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诗人看到磻溪被云雾笼罩,天色渐渐暗下来,夕阳与慈福寺阁的影子相互交织,仿佛夕阳就要落在寺阁上。就在这美丽的夕照之际,突然吹起了凉风,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即将到来。这一联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也暗示了唐王朝的危机四伏的局势,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最后一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出了近景的景色。山雨将至,鸟雀惊慌地飞入到遍地的绿芜中,秋蝉在黄叶的高林中悲鸣。这些景象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去的回忆。已经消失的秦苑和汉宫让人联想到深宫禁苑,而现在却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只有鸟雀和虫鸣,不知道兴亡,依然如故。这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描写景色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整体氛围凄凉伤感,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许浑的照片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他是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专攻律体诗,一生不作古诗。他的题材主要以怀古和田园诗为佳,艺术上以偶对整密和诗律纯熟为特色。他的诗中常常描写水和雨的景色,因此后人将他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来评价他的诗歌才华。

成年后,许浑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的丁卯涧,他以丁卯年份命名了自己的诗集,后人因此称他为“许丁卯”。由于许浑的诗集与杜牧的诗集有相似之处,因此许浑的诗作经常被误认为是杜牧的作品。

许浑的代表作之一是《咸阳城东楼》,这首诗描绘了咸阳城东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展示了许浑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对诗律的驾驭能力。

猜您喜欢

答朝士

唐代 贺知章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送人之军

唐代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采莲曲

唐代 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