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注释: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
倚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
黍苗:禾黍
忠臣:指伍子胥。
《姑苏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姑苏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姑苏山是春秋时期吴王阖庐在山上建造的台,后来被称为姑苏台。姑苏台横亘五里,曾经是吴王夫差备宫妓千人的地方,还有春宵宫供长夜之饮。然而,越国攻打吴国时,吴太子友战败后焚毁了姑苏台。后来的人们常常通过吟咏姑苏台来表达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是许浑在舟行经过姑苏时,登上台吊古而作的。 《姑苏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色,实际上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吴岫雨来”暗示着吴国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楚江风急”则表达了对楚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比兴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尾联以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上句“烟波不动”描绘了姑苏台的静谧和历史的沉淀,“云雾空濛”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思考。下句“古台犹在”暗示着历史的延续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新人何处”则反映了对现实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人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相互对照,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整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和思考。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姑苏怀古》鉴赏详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他是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专攻律体诗,一生不作古诗。他的题材主要以怀古和田园诗为佳,艺术上以偶对整密和诗律纯熟为特色。他的诗中常常描写水和雨的景色,因此后人将他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来评价他的诗歌才华。
成年后,许浑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的丁卯涧,他以丁卯年份命名了自己的诗集,后人因此称他为“许丁卯”。由于许浑的诗集与杜牧的诗集有相似之处,因此许浑的诗作经常被误认为是杜牧的作品。
许浑的代表作之一是《咸阳城东楼》,这首诗描绘了咸阳城东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展示了许浑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对诗律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