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秦始皇墓》原文赏析

  • jīng
    qín
    shǐ
    huáng
  • [
    táng
    dài
    ]
    hún
  • lóng
    pán
    shù
    céng
    céng
    shì
    yún
    shì
    bēng
  • zhòng
    qīng
    shān
    qiū
    cǎo
    rén
    weí
    bài
    hàn
    wén
    líng

原文: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相关标签:怀古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即使高入浮云,最终也会坍崩。嬴政和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但人们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注释: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坟茔巨大,草木茂盛。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
崩:指败坏。《诗经·鲁颂·閟宫》中有句:“不亏不崩。”汉郑玄注解说:“亏、崩,都是指毁坏。”
一种:一般,同样。
汉文陵:即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位于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离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前以节俭出名,死后葬礼简朴,霸陵也因此受到后人的称赞。 《途经秦始皇墓》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君主,他的雄才伟略为后来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统治的蓝图。许浑在经过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时,写下了这首《途经秦始皇墓》,以表达他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 《途经秦始皇墓》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始秦皇墓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作者对残暴统治者的愤恨和对仁爱统治者的怀念。诗中描绘了始秦皇墓的壮丽景象,如龙盘虎踞般的地形和层层叠叠的树木,展现了其雄奇壮伟的气象。然而,最后三个字“亦是崩”却将这庞然大物化为虚无。这三个字象征着秦始皇的统治,以及他苦心经营的帝王万世之业的土崩瓦解。诗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表达了对残暴政治的反对。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汉文帝的陵墓。与始秦皇墓相比,行路之人只会恭敬地拜谒汉文帝的陵墓。汉文帝是一位能够了解人民疾苦的好皇帝,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人们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人民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对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通过对比始秦皇墓和汉文帝陵的参拜行为,诗人表达了人民对不同统治方式和对待人民态度的偏好。

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比手法和嘲讽的笔调,展现了作者对残暴统治者的愤恨和对仁爱统治者的怀念。诗意填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抑扬之情,突出了诗的主题。 《途经秦始皇墓》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许浑的照片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他是晚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专攻律体诗,一生不作古诗。他的题材主要以怀古和田园诗为佳,艺术上以偶对整密和诗律纯熟为特色。他的诗中常常描写水和雨的景色,因此后人将他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来评价他的诗歌才华。

成年后,许浑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的丁卯涧,他以丁卯年份命名了自己的诗集,后人因此称他为“许丁卯”。由于许浑的诗集与杜牧的诗集有相似之处,因此许浑的诗作经常被误认为是杜牧的作品。

许浑的代表作之一是《咸阳城东楼》,这首诗描绘了咸阳城东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展示了许浑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对诗律的驾驭能力。

猜您喜欢

离骚

唐代 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金谷园

唐代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

宋代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