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注释:
1.庆清朝慢:王观创调。一作《庆清朝》。双调九十七字,平韵格。
2.东君:司春之神。古亦称太阳为东君。
3.轻暖:微暖。
4.小双鸾:鞋面所绣之双鸾图案。
5.烟郊:月色朦胧或烟雾弥漫的郊野。
6.望中:视野之中。
7.则个: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词,近于“着”或“者”。全句意思相当于“有时晴,有时阴”。
8.饾饤(dòu dìng):原意指将食品混杂。此处比喻天气杂乱,杂凑堆砌,含幽默语气。
9.镂花:一作“撩花”。
10.吴绫:吴地所产绫罗丝绸。
11.香泥:芳香的泥土。
12.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庆清朝慢·踏青》译文及注释详情»
《春日踏青图》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姑娘们踏青活动的词。词人王观以工丽、尖新的笔触,将春天的天气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相结合,创作出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词的开头两句打破了一般词中写春景的套路,写出了初春时节人们不太注意的自然景物的变化:雨变成酥,冰化为水。这种描写深入地表达了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领,将大自然的运行形象化。接下来的三句则表达了浓郁的春意,赞美了“东君”。这三句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前两句是由后一句生发而出,词人将它们倒置过来,先画龙而后点睛,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一句疑问句表明已经到了残寒尽退、到轻暖的时候。这个疑问句式不仅为了跌宕生姿,也是为了向“东君”表示敬意。紧接着的两句写姑娘们趁着轻暖的天气结伴踏青,这里的“平头鞋子小双鸾”是词人别具匠心的地方,为下文做了伏笔。
最后一句化用了王维《汉江临眺》诗中的名句,用来描写姑娘们在野外所看到的迷蒙的秀色。这样,不仅写出了阳春烟景,还能感受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
整首词运用口语,生动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活泼而有趣。词人王观的构思新颖,造语佻丽,给词赋予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尽管词的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词人成功地将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春景图。
《庆清朝慢·踏青》赏析详情»
王观,字通叟,生于1035年,出生地为如皋(今江苏如皋)。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在王安石担任开封府试官期间,王观成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称号。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他又考中进士。之后,他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创作了《扬州赋》,这篇作品被宋神宗阅读后非常喜欢,给予了他极高的赞赏和奖励。此外,他还撰写了《扬州芍药谱》一卷,因此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王观去世于1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