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yàng)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
注释:花颜:直徐福东渡时携带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游方术士。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tān)。
注释:武陵滩: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咏东海》译文及注释详情»
补充注释:
1. 花颜:花颜是徐福东渡时携带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这些童男童女可能被徐福用于某种仪式或者作为奉献给神灵的供品。
2. 徐福:徐福是一位游方术士,他被秦始皇派遣去寻找长生不老药。他的任务是为秦始皇延长寿命,使其能够永远统治。
3. 武陵滩:武陵滩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村,人们在那里过着宁静自由的生活。陶渊明通过描写桃花源,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咏东海》注释详情»
这首七言绝句以秦朝时徐福东渡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徐福明智的选择的肯定,但同时也对他采用欺骗手段来达到目的的批判,与桃花源中的隐士的自然归隐形成对比。
首先,诗人肯定了徐福躲避乱世的明智抉择。徐福是秦朝时期的一位智者,他看到乱世的苦难和动荡,决定东渡寻找一个安宁的地方。这种选择展现了徐福的智慧和洞察力,他能够看清乱世的真相,并做出适应时局的决策。
然而,诗人也对徐福采用蒙骗移民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进行了批判。徐福为了能够顺利渡海,他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故事,声称自己是神仙,以此吸引了一批移民跟随他一起东渡。这种欺骗手段被诗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与桃花源中的隐士自然而然的归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徐福的赞扬和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明智抉择和道德行为的关注。徐福的选择被肯定,但他的手段却受到了批评。这种对于人物行为的评价,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的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七言绝句以徐福东渡的故事为题材,通过对徐福明智抉择和欺骗手段的赞扬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明智抉择和道德行为的关注。同时,与桃花源中的隐士的自然归隐形成了对比,凸显了诗人对于真实与虚假、道德与欺骗的思考。
《咏东海》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汪遵(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87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出生于宣州泾县(唐诗纪事作宣城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均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
汪遵初为小吏,家境贫寒,但他借人书籍,昼夜苦读。他擅长创作绝妙的诗歌,与许棠是同乡。在咸通七年(公元866年),他成功考取进士,后来五年,许棠也考中进士。汪遵的诗歌集《唐才子传》流传至今。
汪遵的诗歌大部分是怀古诗,有些是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赞美,有些是借用历史人物的遭遇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些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以警示当时的统治者,还有一些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歌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然而,关于汪遵的具体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更多细节,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