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原文赏析

  • sài
    shàng
  • [
    táng
    dài
    ]
    róng
  • fēng
    lüè
    shāo
    lián
    shān
    suì
    chéng
    weì
    xià
    guān
  • shān
    tóu
    fēng
    shēng
    shēng
    jiào
    zhī
    shì
    jiāng
    jūn
    liè
    hái

原文: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相关标签:边疆军旅狩猎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将夜猎的场景,通过描写塞外大风掠过、烧山的猎火熊熊燃烧的壮阔场面,展示了打猎的气势。同时,诗中也揭示了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的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位于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唐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诗中的“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形势严峻,对于能否守住边关,防止外敌入侵至关重要。然而,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这种情况危险至极。诗人通过表达焦虑和愤慨的情感,对边将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评。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守卫烽火台的戍卒在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的欢呼声中。诗中的“烽子”指的是守卫烽火台的士兵,他们本应该守望敌情、举燃烽火,但现在却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他们不再呼报敌情紧急,而是欢呼猎罢归来。这种情况暗示了边将对狩猎的痴迷,以及对边防职责的忽视。诗人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将玩忽职守的不满和警告。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边将夜猎的场景,虽然背景壮阔,生动有色,但并非为了歌颂,而是寄寓了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示。 《塞上曲》鉴赏详情»

戎昱

戎昱(744~800)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在荆州(今湖北江陵),家族来自扶风(今属陕西)。他年少时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来游历名山大川,最终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他从滑州、洛阳出发,经过华阴,在路上遇到了王季友,两人一起创作了《苦哉行》这首诗。大历二年(767)秋天,他回到了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幕府中担任从事。之后,他流亡到湖南,成为潭州刺史崔瓘和桂州刺史李昌巙的幕僚。建中三年(782),他定居在长安,担任侍御史。次年被贬为辰州刺史,后来又任虔州刺史。晚年他在湖南零陵任职,最后流亡到桂州去世。戎昱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他的名作《苦哉行》描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还创作了一些关于游历和感伤身世的作品,其中《桂州腊夜》较为著名。

猜您喜欢

移家别湖上亭

唐代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题招提寺

唐代 戎昱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塞下曲

唐代 戎昱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
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
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
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城上画角哀,即知兵心苦。
试问左右人,无言泪如雨。
何意休明时,终年事鼙鼓。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