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744~800)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在荆州(今湖北江陵),家族来自扶风(今属陕西)。他年少时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来游历名山大川,最终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他从滑州、洛阳出发,经过华阴,在路上遇到了王季友,两人一起创作了《苦哉行》这首诗。大历二年(767)秋天,他回到了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幕府中担任从事。之后,他流亡到湖南,成为潭州刺史崔瓘和桂州刺史李昌巙的幕僚。建中三年(782),他定居在长安,担任侍御史。次年被贬为辰州刺史,后来又任虔州刺史。晚年他在湖南零陵任职,最后流亡到桂州去世。戎昱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他的名作《苦哉行》描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还创作了一些关于游历和感伤身世的作品,其中《桂州腊夜》较为著名。
晋公韩滉镇守浙西,他的属下刺史戎昱对一名侍酒妓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位妓女不仅唱歌技艺高超,而且姿色娴雅标致。浙西的乐将听说了她的才艺,便告诉了韩滉,并将她召来加入乐妓队伍。
戎昱对于这个决定自然不敢挽留,他立即在湖上游宴时写下了一首歌词,赠送给了这位妓女,并嘱咐她到了浙西后,一定要首先唱这首歌。韩滉为了欢迎她的到来,为她设宴,自己端起酒杯,要求她唱歌送别。妓女便唱起了戎昱赠送的那首歌词。
唱完后,韩滉问道:“这是戎刺史寄情于你的一首歌吧?”妓女惶恐地起立答道:“是。”她边回答边流下了眼泪。韩滉让她更衣待命,而在座的客人们都为她担忧,不知道主人会如何对待她。
韩滉召来乐将责问道:“戎刺史是一位名士,他对这位妓女产生了感情。为什么你没有了解这种关系就把她召来安置在这里,这是我的过错?”于是他打了乐将十棍子,并命令赠送给妓女一百匹细绢,立即将她送回去。
戎昱写的那首歌词是:“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歌词表达了他对妓女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之间的离别之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古代社会,也有人对妓女抱有真挚的感情。戎昱作为一位名士,他的感情之深让人感动。而韩滉作为主人,他对待这段感情的处理也显示了他的宽容和仁义。
这个故事中的妓女虽然身份低微,但她的才艺和美貌却让人难以忽视。她的命运受到了戎昱和韩滉的关注和保护,虽然最终被送回原处,但她也得到了一百匹细绢的赠送,这对于一个妓女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个故事中的戎昱和韩滉都展现了他们的人性和情感。戎昱对妓女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动,而韩滉对待这段感情的处理也显示了他的宽容和仁义。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也让人思考现代社会中对待妓女这一群体的态度和观念。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关爱。
戎昱野史逸闻详情»
戎昱,约744年至800年,出生于荆南(即荆州区)。年轻时,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未能成功,于是他决定四处游历名城。在他漂泊的过程中,他非常怀念家乡,曾经写下了《长安秋夕》这首诗:“昨天晚上我在西窗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回到了荆南的道路。远离家乡的客人归去来,即使在家里贫穷也是好的。”他还写了《云梦故城秋望》这首诗:“在梦中,我听到了渚上鸿鸟的叫声,看到了荆门上秋天的树色。片云凝结不散,我遥望着故乡,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计划节度荆南,邀请戎昱担任幕宾,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实现。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来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面,两人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他创作了《塞下曲》六首、《苦哉行》五首、《入剑门》等作品,这些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他的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事务的忧虑,因此被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了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同时也兼具雄放、哀婉和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道:“戎昱对于杜甫的影响尤为显著。”
戎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赞为千古名篇。
戎昱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