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萤火虫刚从池塘里的草变化而来,便散发出微绿灯光相逐而飞。薄扇扑向萤火虫,萤火虫如流星般飞走了,如同承露盘中的露珠般闪烁,又如同秋天原野上的零落的磷火一般。萤火虫暗暗靠近读书之人。记起以前萤火虫穿过柳枝,感受强烈似凉风袭来,飞过荷塘划破了荷塘暮色。这般美景使我耽误了读书大业,对着翠囊空叹即使没有耽误,功成名就之梦亦无凭准。
几只萤火虫飞过楼阴,倚靠在阑干上的人还没有去睡,想起曾经的幽恨。汉代的宫苑长满苔藓,秦朝的帝陵满地落叶,千年的凄凉不尽。何人能够理解?还好有隔着水的,穿梭林间的萤火虫陪伴。已经感觉凄凉萧瑟,哪堪这秋天的夜晚还很长。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姜夔词注“黄钟宫”。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萤:即萤火虫。
碧痕:指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化。
荧荧:微光闪烁的样子。野光:指萤夜间所发出的微绿色光。相趁:指萤相逐而飞。
星流,形容萤飞如流星。
盘明露滴:此以承露盘中露珠滴滴闪烁喻萤。
磷:俗称鬼火,实为动物骨骸中所含磷氧化时发出的淡绿色光芒。
练裳暗近:即“暗近练裳”,指萤在暗中飞近读书之人。练裳:素色罗衣,代指着衣之人。
度荷:飞过荷塘。分暝:划开夜色。
残编:指读书太用功而把书翻烂。编,书籍,文章。翠囊,因囊内盛有萤火虫而成青绿色。
倚阑人:词人自谓。
省(xǐng):懂得,理解,有反省之义。
萧疏:萧条冷落。
更堪:岂堪,哪堪。
《齐天乐·萤》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可以描述为:根据詹安泰的考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元世祖下令在宋故宫建造佛塔的事件。这件事发生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之后,所以这首词应该是在这一年之后创作的。词中的“汉苑飘苔”一句指的是宋故宫的荒凉景象。结合“荧荧野光相趁”一句,可以理解为宋故宫的荒凉景象被微弱的野外光线所照亮。而“零落秋原飞磷”一句则表达了王沂孙借咏萤来抒发对亡国的幽恨之情。整个词的创作背景可以描述为王沂孙以咏萤的方式来表达对亡国的悲愤之情。 《齐天乐·萤》创作背景详情»
而秋原,场景转换迅速,给人以错觉和神秘感,增强了词中的幻化之美。
下片则以“萤”为引子,写人事悲慨。首句“照我红颜”,以“红颜”指代人的美貌,表达了词人对自身容颜的自豪和自恋。接着,“不顾萤火”一句,以“萤火”喻指国家的兴亡,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两句构成了对比,凸显了词人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对立。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人事的悲慨。“照我红颜,不顾萤火”与“秋原飞磷,何处是家”形成了呼应,将个人的悲愤与国家的衰败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词以“萤”为主题,通过描写萤的形象和情境,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借物抒情、比喻、典故引用等,使词意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词中的场景转换和情感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感和表现力。整首词既展示了词人对萤的赞美和怜惜,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忧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齐天乐·萤》赏析详情»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的年龄大约与张炎相仿。在元朝时,他曾担任庆元路学正的职务。
王沂孙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有《花外集》,也被称为《碧山乐府》。这部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可能包括了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感悟和思考等。
除了文学创作,王沂孙还有一些别名和称号。他被称为碧山、中仙和玉笥山人,这些称号可能与他的个人修养、生活环境或者文学风格有关。
关于王沂孙的具体生卒年份和其他详细信息目前无法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资料收集。
西风又起天涯路,吹残碧云如马。
十载江湖,无人到处,惯与闲鸥争霸。
一双不借。
更庐阜寻僧,远投莲社。
行路寻常,曹将军笔也难写。
销磨旧怀艳冶。
向荒台流水,空吊琴雅。
夕跨苍龙,朝辞黄鹤,明日芙蓉手把。
与君别者。
莫只学人间,秋虫吟哑。
五岳归来,早将书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