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身穿破旧的衣裳,笑着被西风吹送到了西湖。曾经与我一起在西湖畔共饮的朋友们,如今还有谁能陪伴我?西湖四周被青山环绕,山光水色美丽迷人,好像过去那幅美丽的画卷又被带来重新展开。湖中那延绵三十里的荷花依然如故,依然红翠相扶。
放眼望去,西湖美景一览无余,没有任何阻碍,湖水清澈明亮,船只在湖面上漂浮,仿佛漂浮在空中,人也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虚空中,轻飘飘地如同羽化而登仙。仰望长空,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悬挂在天边,火红的余晖中,几只大雁散乱地飞向远方。曾经与我同游共饮的朋友们如今都已经年老衰弱,曾经的豪迈胸怀和满腔壮志都已经消磨殆尽。我独自怀着忧伤的心情靠岸,骑着毛驴来到了冷泉亭下,一阵凄凉的秋风迎面吹来,在我耳边呼呼作响。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出自《高丽史·乐志》中的《汉宫春慢》。《梦窗词集》收录在夹钟商中。这是一种双调词,共有九十六个字,前后两阕各有四个平韵,不同的词作者有不同的句子,以《稼轩长短句》为准。
荷衣:用荷叶做成的衣服。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来用“荷衣”来指代隐吞的服装。
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路两边用竹子搭建锦缎,以防尘土和遮挡视线。这里指的是层层叠叠的荷花。
屋:指船。
残烧夕阳:形容夕阳像即将烧尽的火球。居易在《秋思》诗中写道:“夕照红于烧。”
冷泉亭: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西南的飞来峰下,始建于唐代。白居易曾经写过《冷泉亭记》,记述了它的来历,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汉宫春·着破荷衣》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宗室的作者重游西湖的心情。尽管作者出身宗室,但由于家道中落,他没有心思去仕宦,而是选择长期隐居在林泉之间。当他再次来到杭州,他发现风景依旧美丽,但人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酒朋诗侣如今已经逐渐凋零,这让作者感到心情沉重,他感叹自己的心境已经不再如从前那般豁达开朗。在百感交集之中,作者怀念过去,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汉宫春·着破荷衣》创作背景详情»
所提到的那些友人。他们都已经老去,壮志已消,这也暗示了词人自己的境遇。最后两句“独自倚栏干,黄昏独自愁”表达了词人在西湖边独自倚栏干,黄昏时分感到孤独和忧愁的心情。
整首词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的情感和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词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展示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事如梦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乐的伙伴,如今又在何方?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失去友人的痛苦。词人曾经在西湖畔与朋友们一起畅饮,如今却不知他们都去了哪里,与谁一同度过了时光。这种失落和孤独感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接下来,词人又写道:“故人今在何处,江南烟雨里。”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不知道故人现在身在何处,只能在江南的烟雨中寻找他的踪迹。江南的烟雨被视为一种浪漫的景象,也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忧伤和迷茫。
词的后半部分,词人写道:“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山城未见杨花。”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现实的失望。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春风不度玉门关意味着春天的气息还没有传到这里,山城也还没有看到杨花的盛开。这种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忧郁情调。
最后,词人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是整首词的总结和发人深省之处。词人认为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所以他选择在江月下饮酒,将自己的心情倾诉给月亮。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事的领悟,也展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的痛苦的抒发。
总的来说,这首《汉宫春》通过对词人自身形象的描写和对过去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思考。词中的忧郁情调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悲凉和哀伤的色彩。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的抒发,词人展示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人生的痛苦的抒发。这首词在《全宋词》中的位置和题材的不同,使得它成为了一首独特而深刻的作品。
《汉宫春·着破荷衣》赏析一详情»
赵汝茪(约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参晦,号霞山,又号退斋,是赵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孙,为赵善官之幼子。关于他的生卒年,以及他的具体生平和事迹,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只知道他大约在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
赵汝茪是一位有词名的文人,他的词体曾被周密拟作词。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宋编的《阳春白雪》和《绝妙好词》中,同时也被辑录在《全宋词》中的《退斋词》一卷中,共有九篇词作被保存下来。
关于赵汝茪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以及他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浪迹人间。喜闻猿楚峡,学剑秦川。虚舟泛然不系,万里江天。朱颜绿鬓,作红尘、无事神仙。何妨在,莺花海里,行歌闲送流年。
休笑放慵狂眼,看闲坊深院,多少婵娟。燕宫海棠夜宴,花覆金船。如椽画烛,酒阑时、百炬吹烟。凭寄语,京华旧侣,幅巾莫换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