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请不要叹息在北方洹水地带春耕太晚,三月里天气尚寒报信的春风刚刚吹来。
遥想这个时节江南的景象,阳光下河中涨满春水,鸭子在水中拨弄落水花瓣。
注释:北洹(huán):北方的洹水,这里是指今塞北之地。洹,指洹水,即今安阳河,源出山西省黎城县,经河南林虑山,入于卫河。
嗟:叹息。
花信风: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
东吴:泛指古吴地,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
满江:涨满春水的江河。
鸭绿:喻水色如鸭头浓绿。
残红:落花。
《春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于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奉旨使金,却被羁留在北方无法归去。在北方的春天,三月的花信风吹起,这让诗人不禁勾起对江南故地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诗。
在这个背景下,诗人身处北方,春天刚刚开始,但仍然感受到寒冷的气息。然而,三月的花信风吹来,带来了江南的消息和气息,让诗人更加思念故乡。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北方思念江南的时候写下的,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这个背景中的诗人被羁留在北方,无法回到江南,这可能是因为他奉旨使金,被派往北方执行任务。这种被迫离开故乡的情况,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的美景和亲人。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个背景中,诗人的情感和思念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北方思念江南的时候写下的,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希望能够抚慰自己的心灵,并向读者传递出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春日》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国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诗人于奉旨使金,被羁留在北方,虽然在北方安了家,做了大官,但内心深处仍然念念不忘故国。诗中以三月塞北刚吹起春风为开头,表达了北方春天的迟到和寒冷,与江南已经水绿花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回忆和向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满江清澈的流水,残红飘落的花瓣,以及嬉戏追逐的鸭子,展现了他对江南春色的眷恋之情。诗中还含有对故国江南的思乡和思君之情,言外之旨甚明。整首诗通过对南北气候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人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复杂而难以言表,但通过这首诗,他的微妙心态得以跃然纸上,展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春日》赏析详情»
宇文虚中(1079~1146),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初名黄中,宋徽宗亲改其名为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成都双流)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南宋时出使金国被扣,被迫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封河内郡开国公,并被尊为“国师”,后因图谋南奔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