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都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龙阳县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现在已经改名为湖南汉寿县。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湘君是湘水的神灵,也有人认为湘君是舜的别名。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这句话形容星光璀璨的景象,好像天上的银河倒映在水中一样。
《题龙阳县青草湖》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洞庭湖的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和湘君白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自身衰老的感慨。诗人通过虚幻的神话元素,将历史的追忆与眼前的景色相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诗的开头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将历史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与春日中的宁静碧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塑造白发湘君的形象,传达了自己的悲秋之情。湘君追随不及帝舜,啼竹成斑,而此时的洞庭秋色竟使她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构想独特而新奇,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的触目惊心。
接下来的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梦境。夜幕降临,风停波静,湖中倒映着明亮的银河。诗人在湖边的客船上,一杯接一杯地饮酒,怡然自乐,最终醉倒在船上。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周围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描绘得如此美好,如同童话般诱人。然而,当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秋景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虚幻的神话元素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历史的追忆与眼前的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自身衰老的感慨。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二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神话中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神话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的第一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以“老”字为引子,描述了秋风吹动洞庭湖波浪的景象,与春日宁静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深邃的人生境界。诗人的思绪逐渐深入,他将自己的思考和向往寄托在白发湘君的形象上,表达了对江山和人生的深沉思索。诗中还提到了湘君追随帝舜的传说,以及洞庭湖老去的景象,这些都展示了诗人对神话和人生境界的幻想和向往。
第二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描述了诗人在秋风久久的陶醉中,对景色的赏析逐渐被遗忘,无法分辨天上的星星和水中的星星。他在深夜思考着自己何时已经陶醉,仿佛置身于长安城的废墟之中,但他并不悲伤,反而享受这种陶醉和入梦的感觉。诗人的梦境充满了清澈的梦想,是他对人生的思考。然而,秋湖的景色与自己的思绪相互交融,没有了界限,这正是诗人快乐的所在。整首诗真实与幻想交织,越是明了,越是痴迷;而境界的深入则使得夜晚变成了梦境,这是真正的人生佳境。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神话中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神话的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人生的幻想和向往,以及对境界的深入思考。整首诗真实与幻想交织,境界的深入使得夜晚变成了梦境,这是真正的人生佳境。
《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详情»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父亲是南宋的义士和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一起整理宋陵遗骨并重新安葬,还种植了冬青作为标志。唐珙在乡里以他的诗才而闻名,但是他的传世作品并不多。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能从《御选元诗》卷首的《姓名爵里》和《元诗选补遗》的小传中略知一二。
关于唐珙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没有详细的记录。根据他的父亲唐珏的生平,可以推测唐珙大约出生在南宋末年或元朝初年。至于他的死亡时间,由于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信息。
尽管唐珙的传世作品不多,但他的诗才在当地颇有声望。他的诗作可能散见于一些文集或者其他诗歌选集中,但是目前没有完整的收集和整理。唐珙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感慨和思考。
总的来说,关于唐珙的生平和作品,我们所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他作为一位元末明初的诗人,虽然名声不及一些大家,但他的诗才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