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恩》原文赏析

  • jūn
    ēn
  • [
    táng
    dài
    ]
    lìng
    chǔ
  • xiǎo
    yuàn
    yīng
    xiē
    cháng
    mén
    dié
    duō
  • yǎn
    kàn
    chūn
    yòu
    cuì
    niǎn
    céng
    guò

原文: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相关标签:宫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皇宫的林苑里,黄莺停止了歌唱,而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眼看着美好的春光即将消逝,但皇帝的车驾却从未到过这里。

注释:小苑指皇宫中的林苑。莺歌指黄莺啼叫的声音,也比喻悦耳的歌声。唐代诗人杜甫在《忆幼子》一诗中写道:“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意思是春天已经来临,但是离自己还很远,只能听到莺鸟的歌声。

长门指长门宫,西汉时期,陈皇后因失宠而被贬居于此。汉代司马相如在《长门赋》的序言中写道:“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宠,但也有些嫉妒,所以把她单独安置在长门宫,她感到忧愁和悲伤。听说蜀郡成都的司马相如是天下最有才华的文人,就派人送去了一百斤黄金,请他为相如和文君取酒,并以此解除忧愁和悲伤。相如写了一篇文章来启发皇帝,结果陈皇后又重新得到了宠幸。”后来,“长门”一词就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翠辇是指装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唐代诗人李贺在《追赋画江潭苑》一诗中写道:“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意思是形容行云低垂,仿佛沾上了翠羽的帝王车驾。经一词在这里应该是写错了,应该是曾的意思。 《思君恩》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宫怨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主要描绘了皇宫妃子们悲惨的遭遇和空虚的生活。这类诗歌常常通过表达妃子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来展现她们在宫廷中的困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尚未确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出现在古代中国的皇宫文化中。

在古代中国的皇宫中,妃子们的生活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虽然她们享有特殊的地位和荣耀,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限制。她们被迫遵守严格的礼仪和规定,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和评判,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无法自由选择。

这首宫怨诗可能是某位妃子在面对这种困境时所创作的。她可能感到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无法摆脱宫廷的束缚。她可能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但却被迫生活在虚假和冷漠的环境中。这首诗可能是她倾诉心声的方式,通过诗歌来表达她的苦闷和不满。

然而,由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未详,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背景和作者。但无论如何,这首宫怨诗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皇宫妃子们的悲惨遭遇和空虚生活的一面。它让我们对古代宫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发我们对权力和束缚的思考。 《思君恩》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揭示了宫妃们的悲苦命运。诗中的宫妃被描述为一个被遗忘的美人,她整日寻觅春光,却只能看见蝴蝶纷飞,听不到枝头莺歌。她身处冷宫,凄凉寂寞,对于流逝的春光和美好时光,她感到无尽的迟暮之感。诗中的结句表达了她对美好的期待和痛苦的失望。

尽管对于怨妇,历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令人怜惜的。她们被贬入冷宫,失去了丈夫的陪伴,空有花容月貌却无人欣赏。诗中提到的长门宫是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地方,里面住着失宠的妃嫔和废后。宫廷中的妇女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止,结果惨烈无数。诗中通过描写宫妃们的命运,暗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处境。

整首诗通过对宫妃们的描写,展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悲苦。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典故,以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宫妃们的苦楚和无奈。这首诗赏析了宫怨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困境和不幸。 《思君恩》赏析详情»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是唐朝的宰相和文学家。他出生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

令狐楚才思俊丽,尤擅长四六骈文。他经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进行唱和。他的诗作“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漆奁集》一百三十卷中,此外还编有《元和御览诗》。

除了文学才华,令狐楚还在政治上有出色的表现。他曾担任唐朝的宰相,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狐楚于837年12月13日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成就,是唐朝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九日言怀

唐代 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代 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立秋日

唐代 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