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文赏析

  • dān
  • [
    táng
    dài
    ]
    hán
    cóng
  • táo
    shí
    xìng
    zhēng
    nóng
    zhàng
    chéng
    yīn
    shǐ
    fàng
    hóng
  • xiǎo
    yàn
    yuǎn
    fēn
    jīn
    zhǎng
    lòu
    xiāng
    shēn
    táng
    fēng
  • míng
    lán
    qiān
    nián
    hòu
    guì
    shàn
    shēng
    bǎi
    zuì
    zhōng
  • mèng
    xiān
    líng
    luò
    xiá
    chù
    绿
    píng
    kōng

原文: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相关标签:咏物写花牡丹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桃花、杏花盛开时,牡丹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
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
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
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

注释:金掌:铜制的仙人手掌。 《牡丹》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被誉为天香国色。在唐代,牡丹也是咏花诗的热门题材。然而,韩琮的《牡丹》却给人一种不同的感慨。

首联中,诗人赞美牡丹的品格。他说牡丹不与其他花争艳,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时崭露才华。这种谦虚和自律的品质使牡丹显得高雅和奉献。

颔联中,诗人继续赞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献。他描述牡丹在早晨用鲜艳的花苞承接降落的露水,使牡丹的色彩更加艳丽,香气更加浓郁。晚上,牡丹散发出幽香,与豪华富丽的住宅中的香风相争。诗人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和香气,将其赞颂为赏雅惹俗的高士。

颈联中,诗人讽刺那些嫉妒牡丹的人。他说即使像兰草、杜若这样的名花想要变得像牡丹一样,至少也需要一千年的时间。然而,牡丹却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令人陶醉。

尾联中,诗人描绘了牡丹的不幸命运。他说牡丹的命运就像官场风云变幻莫测,如梦如仙忽然凋零。牡丹的美丽就像暮霞一样消失了,留下了空荡荡的绿色屏风。

通过这首诗,诗人韩琮赞美了牡丹的高雅和奉献,同时也表达了对牡丹命运的惋惜。牡丹虽然美丽,却注定了短暂的存在,这也让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牡丹》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琮的照片
韩琮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韩琮(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是唐代的一位文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均不详,大约在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他有诗名,被称为代封。

在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韩琮考取了进士,并开始他的官员生涯。他最初担任陈许节度判官,后来历任中书舍人。到了大中中年间(公元八五三年),他被任命为湖南观察使。

韩琮著有一卷诗集,名为《新唐书艺文志》。这本诗集流传至今。

关于韩琮的生平,有一段不幸的经历。在唐宣宗时期,他被派往湖南担任观察使。然而,在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被都将石载顺等人驱逐出湖南。令人遗憾的是,唐宣宗并没有派兵增援韩琮,反而派遣右金吾将军蔡袭代替他担任湖南观察使,这意味着韩琮被唐朝抛弃了。

此后,韩琮失去了官职,再也没有听闻他的消息。关于他的生卒年份和后续的经历,至今仍然不为人所知。

猜您喜欢

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 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

唐代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南邻

唐代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