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昶(1437~1499)是明代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的字是孔暘,也有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界称他为定山先生。他是汉族,出生在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当时称江浦孝义)。
庄昶于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检讨。他反对朝庭过度铺张浪费的灯彩焰火,不愿为了太平时期的诗献赋作粉饰,因此与章懋、黄仲昭一起被贬谪,被人称为翰林四谏之一。他被贬到桂阳州担任判官,后来改任南京行人司副。因为忧国忧民,庄昶选择了隐居,定居在定山山脚下,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弘治年间,庄昶被起用为南京吏部郎中。后来他被罢官归隐,直到去世。他被追谥为文节。庄昶的诗歌仿效了击壤集的体裁。他还撰写了《庄定山集》十卷的著作。
河水将流澌,东行渡枝津。
寒风吹襟裾,使我思故人。
故人在何所,云在旧乡县。
炎天三伏时,送我走江甸。
昼行芦中迟,夜行濑上浅。
三吴旧知予,故呼我王彦。
渡江旅集烧烛枝,前楹歌发如流丝。
酒酣衔泪不能下,低头自弄黄金卮。
座中有客向予指,此是江东小毛子。
张禄更名识被袍,梅生变姓详居市。
直前把袂愬畴昔,宾客盈堂尽前席。
银瓶高泻倾一时,金管豪吹快终夕。
自此至江介,车毂日来谂。
渡江一百日,九十就人饮。
就人饮酒可奈何,他乡岁月真蹉跎。
渡江王彦今仍在,晓日寒风又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