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君山 / 洞庭诗》原文赏析

  • jūn
    shān
    /
    dòng
    tíng
    shī
  • [
    táng
    dài
    ]
    yōng
    táo
  • yān
    dòng
    yǐng
    chén
    chén
    quán
    cuì
    shēn
  • shì
    shuǐ
    xiān
    shū
    chù
    luó
    qīng
    dài
    jìng
    zhōng
    xīn

原文: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相关标签:山水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湘山湖面烟波浩渺,水中山影沉沉,浅淡的湖色全无,只有一片深深翠色。
注释:湘山湖面上的波浪烟雾缭绕,水中山峰的倒影沉静深沉,湖水的颜色不再浅淡,只有一片深深的翠绿色。
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注释:洞庭湖中的君山,可能是水中女仙居住和打扮的地方吧?这在水中倒影的君山,非常像镜子中女仙的青色螺髻。
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座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君山。
烟:一作“风”。
影:指君山投射到湖面上的倒影。
碧色:淡颜色。
翠色:深颜色。
疑:一作“应”。
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用于绘画,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的发髻,在这里指发髻。
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题君山 / 洞庭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题君山》是一首描绘君山倒影的七言绝句。诗人雍陶通过逼真的描绘和凝致的笔势,成功地表现出君山在湖水中的深翠倒影。诗中的情感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与君山的倒影相结合,以意境取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在不使用浓艳的词藻的原则下,以朴素简练的笔墨描绘事物,准确地表现了君山的形态,达到了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诗中描绘君山的手法独特,没有使用色彩浓丽的词藻,而是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开阔的画面。诗的开头以“烟波”一词来描写君山的倒影,通过湖水的平静来衬托君山的凝重气势。诗中使用“影沉沉”来突出君山的磅礴之状。“碧”指的是湖水的浅淡,而“岌翠”则指的是山的浓重颜色。这种手法通过湖水作为背景,突出了君山的形象。

诗人首先描绘的不是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也不是君山的苍翠山色,而是通过山的倒影来表现山的气势。这幅山水画中,水与天相连,一座山的倒影正好位于画面中央。湖水的颜色与山的颜色形成对比,山色更加浓重,深翠与浅碧相互映衬,使君山的倒影更加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使用粗略的笔触勾勒事物的形态,色彩淡雅而单一,突出了君山的可爱之处。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诗人的遐想。因此,在诗的第三、四句中,诗人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与湖山景物的描绘融合在一起。根据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和湘夫人化身为湘水女神,在洞庭湖山上遨游。君山又被称为湘山,因此诗人在诗中暗示:“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接着,诗人以比喻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句话暗示了水中倒影的君山,就像镜子中女仙青色的螺髻一样。

洞庭君山以其秀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的笔触。诗人遥望洞庭山水,感叹它的翠绿,将其比喻为白银盘中的一片青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君山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题君山》通过逼真的描绘和凝致的笔墨,成功地表现了君山倒影的美丽和神秘。诗人运用朴素简练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准确地表现了君山的形态,同时融合了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达到了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题君山 / 洞庭诗》赏析详情»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他擅长写作词赋,被誉为才子佳人。

雍陶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唐志集》,该作品共有五卷,至今仍有传世。《唐志集》是一部集合了雍陶多年创作的诗歌和赋文的作品集,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除了《唐志集》,雍陶的其他作品可能已经失传或未被广泛传播。然而,他在唐代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关于雍陶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等细节,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目前无法得知。然而,通过他的作品和文学成就,我们可以窥见他在唐代文学界的重要地位和才华横溢的一面。

猜您喜欢

和孙明府怀旧山

唐代 雍陶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城西访友人别墅

唐代 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送蜀客

唐代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