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那陡峭绝壁之间,寒云盘桓,一座危亭孤零零地挺立在落日余晖下。经历了六朝兴亡的江水仍然匆匆急行,江上几只白鸥依旧优雅地飞翔。在暮霭中,秋雨过后的江城绿意减退,更显得幽暗,而天空却被映照得更加蔚蓝。燕子矶头有人独自坐在那里垂钓,夕阳已经西下,却还不知道回家。
注释:燕子矶:地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部的观音山。突出的岩石屹立在长江边,三面悬崖,形状像飞燕,因此得名。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渡口。
终古:久远。
把钓:垂钓,指垂钓的人。
向夕:傍晚;薄暮。
《燕子矶》译文及注释详情»
景的描绘,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远方。他写道:“远山如黛,近水如银。”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远近山水的对比。远处的山峦如墨,苍翠而深邃,给人以遥远而神秘的感觉;而近处的水面则闪烁着银光,清澈而明亮,给人以亲近而舒适的感觉。这种对比使得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增加了观赏者的视觉享受。
最后,诗人以一句“燕子矶上,人烟稀”作为结尾。这句简短的描述,给人以寂静和荒凉的感觉。燕子矶是一个偏远的地方,人烟稀少,与繁华的南京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通过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以及对细节的描绘,成功地将燕子矶的景色和氛围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层次感,使得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燕子矶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燕子矶》赏析详情»
施闰章(1619—1683)是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他出生于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后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
施闰章的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人唱和,被称为“宣城体”。他与宋琬并称为“南施北宋”,位于“清初六家”之列,也被列为“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施闰章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作品。他的诗文作品流传广泛,被后人广泛传颂。施闰章于1683年去世,结束了他在文学界的辉煌生涯。
李将军言:部曲尝掠人妻,既数年,携之南征,值其故夫,一见恸绝;问其夫已纳新妇,则兵之故妻也。四人皆大哭,各反其妻而去。予为作《浮萍兔丝篇》。浮萍寄洪波,飘飘束复西。
兔丝罥乔柯,袅袅复离披。
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
浮萍语免丝,离合安可知!
健儿东南征,马上倾城姿;
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
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
长跪问健儿:“毋乃贱子妻?
贱子分已断,买妇商山陲;
但愿一相见,永诀从此辞。”
相见肝肠绝,健儿心乍悲,
自言“亦有妇,商山生别离,
我戍十余载,不知从阿谁?
尔妇既我乡,便可会路歧。”
宁知商山妇,复向健儿啼:
“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
黄雀从乌飞,比翼长参差,
雄飞占新巢,雌伏思旧枝。
两雄相顾诧,各自还其雌。
雌雄一时合,双泪沾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