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原文赏析

  • liǔ
  • [
    táng
    dài
    ]
    yōng
    zhī
  • fēng
    cái
    dào
    yǒu
    fēng
    hái
    mǎn
    kōng
  • yuán
    piān
    xuě
    jìn
    bìn
    máo
    shēng

原文: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相关标签:柳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没有风,柳絮才会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就会在空中飞扬。轻轻飘落,像雪花一样,谁也不希望它粘在自己的头发上。

注释:缘:因为。渠:这里指柳絮。 《柳絮》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咏物诗的分析。这首诗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诗中的第一句“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描写了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即使是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这种性状很难描述,但诗人通过对比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的状态,用十个字将柳絮的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展现了他在状物描写方面的高超技巧。

诗中的第二句“缘渠偏似雪”则是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在轻飞乱舞时像雪,而且它的颜色也像雪。诗人通过将柳絮与白雪进行比喻,恰当地描绘了柳絮的颜色。然而,如果仅仅指出柳絮“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的比喻,显得平淡无味。因此,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补充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诗人通过将柳絮隐喻为白发,表达了人们希望青春永驻,不希望白发生长的情感。这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这是一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表现方式。

整首诗没有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后,柳絮似乎就在眼前飞舞。诗中的描写非常具体、鲜明,似乎可以伸手触摸。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就像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谜底让人一猜就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事物细节的体察,以及深厚的艺术提炼功夫。 《柳絮》赏析详情»

雍裕之

雍裕之是唐朝时期的人物,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不详,大约在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他是蜀地(今四川地区)人。雍裕之以其出色的诗才而闻名,尤其擅长创作乐府诗,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情致。

然而,尽管他的才华出众,雍裕之在贞元年间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未能成功,因此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飘零和辗转。他曾四处流浪,寻找机会发展自己的才华。

雍裕之的诗集一卷被称为《新唐书艺文志》所传世。这部诗集收录了他的一些作品,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艺术成就。尽管雍裕之的生平资料有限,但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猜您喜欢

山中桂

唐代 雍裕之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
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听弹沈湘

唐代 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大言

唐代 雍裕之

四溟杯渌醑,五岳髻青螺。
挥汗曾成雨,画地亦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