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原文赏析

  • xiāng
    dōng
    驿
    zūn
    zhì
  • [
    qīng
    dài
    ]
    chá
    shèn
    xíng
  • huáng
    huā
    jiē
    xíng
    guò
    píng
    xiāng
    jiàn
  • feì
    quǎn
    míng
    cūn
    yuǎn
    jìn
    é
    xīn
    àn
    dōng
    西
  • sāo
    zhān
    rùn
    dāo
    jiǎn
    liáng
    miáo
    chū
    shuǐ
  • yóu
    nán
    fēng
    jìn
    chūn
    shēn
    chù
    gēng

原文: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如丝细雨绵绵而下沾湿行人衣,田地间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像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这里的风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谷雨过后,处处都是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

注释:丝缫:这里是形容细雨如丝。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译文及注释详情»

点评

这篇文章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湘赣一带乡村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写犬吠鸡鸣、乳鹅新鸭等生动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同时,诗人的描写既质朴自然又提炼精练,将乡间风光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了乡村的美好。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点评详情»

赏析

不到这样的描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从黄花渡出发,经过萍乡,逐渐进入芦溪的过程。语言简练,情景交融,给人一种亲切感。

接下来的二联“绿水东流芦溪水,白云西去湘江云”。这两句诗以水和云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绿水东流,芦溪水流向东方,而白云西去,湘江的云朵向西方飘去。这种对水和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

再看下联“山青水秀芦溪山,人杰地灵湘东人”。这两句诗以山和人为主题,通过对芦溪山的描绘和对湘东人的赞美,展现了芦溪的山水之美和湘东人的才情。山青水秀,形容芦溪山水的美丽;人杰地灵,赞美湘东人的聪明才智。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一联“芦溪风光胜画图,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这两句诗以芦溪的风光为主题,通过对芦溪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芦溪的喜爱之情。芦溪风光胜画图,形容芦溪的美景胜过画图;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再次强调了诗人从湘东驿出发,经过陆路到达芦溪的过程。

整首诗以景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芦溪的美丽和湘东人的才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的画卷,也是对湘东地区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照片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是清代诗人,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他晚年居住在初白庵,因此也被称为查初白。他出生在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康熙四十二年(1703),查慎行中进士,被特授翰林院编修,进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他请求休归故里,回家居住了十多年。雍正四年(1726),因为他的弟弟查嗣庭讪谤案,他被指责为家长失教,被逮捕入京,次年才被释放,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查慎行的诗学受到了东坡和放翁的影响,他曾经注释过苏轼的诗作。自朱彝尊去世后,他成为东南诗坛的领袖。他著有《他山诗钞》一书。

猜您喜欢

早过淇县

清代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渡百里湖

清代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 其一

清代 查慎行

曳履星辰二十年,尚书补被故萧然。
勇能自断天难夺,清畏人知世已传。
白社竟成娱老地,黄金不贮买山钱。
闲云一片秋寥廓,何限风光倚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