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拜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注释:
忽闻:突然听到。
来相访:来拜访。
着:动词,穿。
不惯:不习惯。
《喜韩少府见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七绝诗以欢迎访客的心情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生活的真实氛围。诗题中的“喜”字贯穿全诗,成为诗歌的核心,为整首诗定下了欢快的基调。
诗的第一句以“忽闻”开篇,通过一个“忽”字,表达了事情的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和动作的描写入手,以“笑”字紧扣题目中的“喜”字,描绘了迎接访客时穿衣的动作,透露出一种乐不可支的心情。这两句诗直接描写了迎接访客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写了孩子们看到官员的车马后,惊慌地跑进芦苇丛中躲藏的情景。一方面,这表现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对世界的陌生和胆小腼腆;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当时官员们的威势对孩子们心理的影响。同时,诗人自己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却能迎接到官员的到访,这也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并展示了他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
最后两句诗以委婉含蓄的方式描写了迎接访客的情景,通过儿童走入芦花深处躲藏,展现了诗人对访客到来的期待和兴奋。这两句诗写得最为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迎接访客的场景和诗人的心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对访客到来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喜韩少府见访》鉴赏详情»
胡令能(785-826年)是唐代诗人,他隐居在河南中牟县的圃田。在唐贞元和元和时期,胡令能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因此被人称为“胡钉铰”。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诗歌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充满了生活情趣。现在只有他的七绝诗作中的四首诗被保存下来。
胡令能是唐贞元和元和时期的人物,他隐居在莆田。在年轻时,他曾从事负局锼钉的工作。有一次,他梦见有人剖开他的腹部,将一卷书放在里面。从那时起,他开始能够吟咏诗歌,因此被远近称为“胡钉铰”。他的四首诗作都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被认为是仙家所赠之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