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原文赏析

  • fèng
    ·
    shuaī
    liǔ
    shū
    shū
    tái
    mǎn
  • [
    yuán
    dài
    ]
    wáng
    tíng
    yún
  • shuaī
    liǔ
    shū
    shū
    tái
    mǎn
    shí
    èr
    lán
    gān
    guó
    sān
    qiān
    nán
    beǐ
    lái
    rén
    lǎo
    duǎn
    tíng
    jiù
    cán
    yáng
  • xiè
    huáng
    gān
    zhēn
    jiě
    shì
    qiàn
    西
    fēng
    quàn
    guī
    weì
    wáng
    càn
    dēng
    lín
    liáo
    luò
    yàn
    feī
    duàn
    tiān
    lián
    shuǐ

原文: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羁旅思乡

赏析

该篇赏析主要围绕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仕途失意的郁闷情绪以及怀才不遇的抱怨展开。

首句描绘了一片衰微荒凉的景色,暗喻了词人内心的悲凉情绪。在文学作品中,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缺一不可。衰柳本身就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更何况地上还满是青苔!词人身处异乡,面对如此凄凉的荒野,更加思念故土和家人。他用“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来表达这种情结,使人感受到深沉的哀愁。“十二阑干”指的是家中的庭院回廊,也代表着家人的温馨。乐府古题《西洲曲》中有“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的句子,词人显然在思念着妻子和孩子。“故国三千里”则表达了家乡的遥远。这句话可以在唐代张祜的《宫词》中找到原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原作中抒发了宫女背井离乡、长期被禁锢在深宫中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苦情节。词人深感自己的身世与宫女的命运有相通之处,因此将“三千里”用来指代自己的二十年。想到自己一生的宦游,南北奔波的辛酸,词人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叹和无奈。后一句借用了杜牧的诗句“南去北来人自老”,表达了无尽的辛酸。

“短亭依旧残阳里”表达了词人渴望回家的愁思。古代规定每五里就有一个短亭,每十里就有一个长亭,供旅人休息,也供亲友送别。这句话道出了物在人亦在的意思,也就是说,词人渴望回家,但他依旧在旅途中奔波劳碌。

“紫蟹黄柑真解事”这句话运用了典故。方岳的诗中有“白鱼如玉紫蟹肥,秋风欲老芦花飞”,黄庭坚的诗中有“尘思黄柑洞庭霜”,都是描写秋天的景物。同时,词人还活用了晋代张翰的诗句,描述了秋天思乡之时的美味佳肴。这表明词人思归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他的决心仅限于思念家乡和美味佳肴。

“王粲”这句中的“寥落”一词具有双关意义,既描写了王粲的境遇,也写出了词人自己的怀才不遇。王粲是汉末时期的文学家,他被困在荆州,没有得到刘表的重视。因此,“登临寥落”既是对乡愁的描写,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抱怨。词人的文章没有得到金章宗的赏识,不久后因罪被免职,后来又被贬到郑州防守。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各句的解读,展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仕途失意的郁闷情绪以及怀才不遇的抱怨。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篇词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 《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王庭筠的照片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字是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他出生在金代的辽东地区(今营口熊岳),是米芾的甥子。

王庭筠的文学才华早有名气,他在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后来历任州县官员,最终担任翰林修撰的职位。他的文词风格深沉雅致,字画作品也非常精美。他的词作品被收录在《中州雅府》中,共有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关于王庭筠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猜您喜欢

被责南归至中山

元代 王庭筠

短辕长路兀呻吟,行李迟迟日益南。
亲老家贫官职重,恩多责薄泪痕深。
向人柳色浑相识,著雨花枝半不禁。
回首觚棱云气隔,六年侍从小臣心。

菩萨蛮 回文

元代 王庭筠

断肠人恨馀香换。
换香馀恨人肠断。
尘暗锁窗春。
春窗锁暗尘。
小花檐月晓。
晓月檐花小。
屏掩半山青。
青山半掩屏。

诉衷情

元代 王庭筠

夜凉清露滴梧桐。
庭树又西风。
薰笼旧香犹在,晓帐煖芙蓉。
云淡薄,月朦胧。
小帘栊。
江湖残梦,半在南楼,画角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