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了极其凄婉深刻的情感。通过描写闺中人急切盼望丈夫归来却又失望的心情,展现了少妇长久以来的孤寂和深情。作者运用了喜鹊的形象来表达少妇的期待,以及旧愁已经无处容纳的新愁。这种委婉曲折的设问方式,将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辛弃疾的《念奴娇》相比也不逊色。
下阕则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思妇的惜春自怜之情。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只剩下一痕瘦雪;几粒青而小的梅子点缀着花的残萼。这些景物暗示了思妇的凋零和无助,触景伤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悲凉和无奈。最后一句“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总结了全篇的主题,表达了虽然已经是败花残枝,但寡情的东风仍然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整篇词的重点在于心理描写,通过描写闺中人的情感,展现了她们的深沉挚受。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思妇的孤独和无助。这首词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谒金门·双喜鹊》赏析详情»
王庭筠(1151~1202)是金代的一位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字是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他出生在金代的辽东地区(今营口熊岳),是米芾的甥子。
王庭筠的文学才华早有名气,他在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中进士,后来历任州县官员,最终担任翰林修撰的职位。他的文词风格深沉雅致,字画作品也非常精美。他的词作品被收录在《中州雅府》中,共有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关于王庭筠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