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严士元》原文赏析

  • bié
    yán
    shì
    yuán
  • [
    táng
    dài
    ]
    liú
    cháng
    qīng
  • chūn
    fēng
    zhào
    chéng
    shuǐ
    guó
    chūn
    hán
    yīn
    qíng
  • shī
    湿
    kàn
    jiàn
    xián
    huā
    luò
    tīng
    shēng
  • xié
    jiāng
    shàng
    fān
    yǐng
    cǎo
    绿
    nán
    wàn
    qíng
  • dōng
    dào
    ruò
    féng
    xiāng
    shí
    wèn
    qīng
    páo
    jīn
    shēng

原文: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相关标签:写雨送别怀才不遇仕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注释:
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员外郎之职。
倚棹:泊舟,停船。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
“水国”句:一作“水阁天寒暗复晴”,又作“水国春深阴复晴”。春,一作“犹”。
看:一作“人”。
闲花:指野花。
湖:指太湖。情:一作“程”。
东道:一作“君去”。
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630)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674)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
已:一作“日”。
儒生:诗人的自称。 《别严士元》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至德三年(758年)初的中国唐朝时期。根据诗中的内容,刘长卿和严士元在苏州偶然重逢,但是严士元不久后就要前往湖南。因此,刘长卿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严士元的离别之情。

在这个时期,刘长卿已经被贬谪,即被贬低官职并被迫离开原居地。他即将前往湖南担任新的职务,而这首诗正是在他行将赴任之际创作的。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无法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刘长卿对友谊和离别的深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严士元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即将离开苏州的不舍之情。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和对友谊的珍视。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和官员们频繁调动的现实。这首诗成为了刘长卿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为传诵和赞美。 《别严士元》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二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背景和情节难以确定。从诗中的春风倚棹阖闾城一句可以推测,这首诗应该是在苏州城写的。根据现有的史料,我们知道诗人一生中曾两次离开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尉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初,诗中的春风、春寒一句证明了这首诗是在冬末春初创作的,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符。而诗末的青袍今已误儒生一句则证明了这首诗是在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创作的。此外,青袍也称为青衿,根据唐朝的服饰制度,南巴尉属于从九品下,正好服青。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大约是在至德三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即将赴任之际创作的。

这首诗的气韵流畅,音调和谐美妙,景物描写细腻委婉,令人回味无穷。诗中的抒情之处,透露出离别的愁苦,给人一种深沉凝重的感觉。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这两句诗表达了在春风初起的时节,诗人即将踏上漫长的旅程,船停靠在苏州城外,好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两人相互握手,心情复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诗人的内心就像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时晴时阴,时好时坏,还带有初春的寒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意思很明了,但仔细品味,会觉得意境无穷。雨细得让人察觉不到,直到衣服被渐渐湿透,才会意识到。这种自然景象,只有在水国才常见。花儿落地,是因为春风和春雨的作用,前后相继,互为因果。这两句诗历来都受到人们的称赞,《对床夜语·卷三》中说:人们都知道刘长卿的五言诗,但不知道他的七言诗也同样优秀。……散句如‘叹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些诗句都可以作为写景的范例。对于这两句诗,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透衣服,花已落地。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感,以及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和困境中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别严士元》鉴赏二详情»

鉴赏一

机会,一定要多写信给我,让我知道你在那里的一切。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友情的珍惜。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湖南万里之外,依然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



整首诗以描写景物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别离的伤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江南水乡的春天,感受到了微风拂面、细雨洒落的情景。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表达了友人之间的亲密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行动,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诗中的情境中,让人仿佛亲身经历了友人的离别。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更是一首表达情感的诗,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和别离的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行动,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别离的伤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诗中的情境中,让人感受到了友人的离别之痛。这首诗不仅在描写上具有生动的画面和美丽的辞藻,更在情感上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别严士元》鉴赏一详情»

五代诗人刘长卿的照片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出生于宣城(今属安徽),是唐代著名诗人。后来他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成为当地的郡望。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在肃宗至德中,他担任官监察御史,后来又被任命为苏州长洲县尉。在代宗大历中,他担任转运使判官,之后又被任命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然而,他因为直率而得罪了上级,两次被贬谪。在德宗建中年间,他最终担任随州刺史,因此被世人称为刘随州。刘长卿的诗才卓越,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佳作。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

猜您喜欢

长相思·雨

宋代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咏雨·其二

唐代 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代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