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公元773年至777年间的一个秋天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当时,他受到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被判有罪。幸运的是,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认为刘长卿的罪行并不严重,因此轻判了他。然而,刘长卿还是被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是刘长卿在严寒的冬天写的,应该是在他被贬之后。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他在芙蓉山上的宿营经历。刘长卿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逆境的坚韧。尽管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用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刘长卿在贬谪之后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他身处严寒的山野,孤独而寂寞,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自怜和悲伤之中。相反,他通过欣赏雪景和山水之美,来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这首诗展现了刘长卿坚强的意志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逆境的坚持和对未来的希望。
刘长卿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而闻名。它不仅展示了刘长卿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坚韧和乐观。这首诗成为了刘长卿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创作背景详情»
主人归家,重在主观想象。通过对比和衔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和对归家的渴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鉴赏详情»
柴门和犬吠是通过声音来描绘人物和生活的细节使诗中的景象更加生动.最后一句中的风雪则是通过视觉来表达寒冷的气氛.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照应的手法通过对景象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详情»
这篇赏析分歧主要围绕着诗中几个关键词的解释和诗人的立足点展开。首先是第一句中的“苍山”和“远”,有人认为“苍山”是特指某座山,而有人认为是泛指山脉;“远”则有人认为是尚远,有人认为是更远。接着是第二句中的“白屋”和“贫”,有人认为“白屋”是简陋的房屋,有人认为是覆雪的房屋;“贫”则有人认为是稀少,有人认为是贫穷。最后是第三句中的“闻”,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闻到了犬吠声,有人认为是诗人找人问起了犬吠声的来源。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诗中表达的意义的理解上。一种观点认为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人家的同情,认为诗句“风雪夜归人”是指主人为了生活而在外辛苦劳作,夜里才回家。另一种观点认为“风雪夜归人”是指行人在风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这种观点认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关键在于诗人的立足点是在白屋外还是在白屋内,或者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分歧主要围绕着诗中词语的解释和诗人的立足点展开,同时也涉及到对诗中意义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观点对诗的解读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导致了分歧的产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分歧详情»
中并没有交代。这是诗人的巧妙之处,通过留白,使读者在想象中填补这一段时间的情景,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艺术性。
最后两句“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夜晚的山家中。诗人用“闻犬吠”来表达夜晚的寂静和安宁,同时也暗示了山家的贫困和孤独。而“风雪夜归人”则描绘了夜晚归家的旅人,他们经历了寒风和风雪的洗礼,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山家。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了诗中的情境中,使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以及旅人的辛苦和归家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将旅行者的心情和所见所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通过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寒山夜宿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中的每个词语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通过对山行和投宿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旅行者辛苦和孤独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山家贫困和孤独的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出生于宣城(今属安徽),是唐代著名诗人。后来他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成为当地的郡望。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在肃宗至德中,他担任官监察御史,后来又被任命为苏州长洲县尉。在代宗大历中,他担任转运使判官,之后又被任命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然而,他因为直率而得罪了上级,两次被贬谪。在德宗建中年间,他最终担任随州刺史,因此被世人称为刘随州。刘长卿的诗才卓越,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佳作。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