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九》原文赏析

  • zhōu
    shēng
    diào
    èr
    shí
    shǒu
    jiǔ
  • [
    nán
    beǐ
    cháo
    ]
    xìn
  • bǎi
    chuān
    huì
    hǎi
    suǒ
    shēn
  • qún
    cái
    néng
    chéng
    dèng
    lín
  • měng
    zài
    shān
    bǎi
    shòu
    gǎn
    qīn
  • zhōng
    chén
    chù
    guó
    tiān
    xià
    xīn
  • wén
    zhí
    xīn
    qiě
    weī
  • jiǎn
    chái
    láng
    jīng
    yíng
    tiān
  • jīn
    shòu
    mìng
    yòu
    gǎn
  • weí
    ěr
    xié
    zhī
    jìng
    tóng
    shàng

原文: 百川俱会。大海所以深。
群材既聚。故能成邓林。
猛虎在山。百兽莫敢侵。
忠臣处国。天下无异心。
昔我文祖。执心且危虑。
驱剪豺狼。经营此天步。
今我受命。又无敢逸豫。
惟尔弼谐。各可知竞惧(○同上)。



南北朝诗人庾信的照片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他出生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备受赞誉,被誉为“才子佳人”。然而,庾信的一生并不顺遂,他经历了沉痛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文学风格。

庾信后来来到北方,他在北方接触到了不同于南方的文化氛围,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融合了南北方的文化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面貌。

庾信的作品涉及多个文学体裁,包括诗歌、赋、文言文等。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雄浑激昂的风格为主,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赋作品则以雄辩有力、气势磅礴为特点,展现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他的文言文作品则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为风格,展示了他对人情世故和人性的洞察和思考。

庾信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誉,他被誉为北周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庾信的一生并不幸福,他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和政治的动荡,最终在北周末年去世。庾信的离世是北周文学的一大损失,但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猜您喜欢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传是仓颉造书

唐代 宋之问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證果,睿想独超禅。
塔涌香花地,山围日月天。
梵音迎漏(一作雨)彻,空乐倚云悬。
今日登仁寿,长看法镜圆。

发藤州

唐代 宋之问

朝夕苦遄征,孤魂长自惊。
泛舟依雁渚(一作宿),投馆听猿鸣。
石发缘溪蔓,林衣埽(一作拂)地轻。
云峰刻不似,苔藓(一作壁)画难成。
露裛千花气,泉和万籁声。
攀幽红处歇,跻险绿中行。
恋切芝兰砌,悲缠松柏茔。
丹心江北死,白发岭南生。
魑魅天边国,穷愁海上城。
劳歌意无限,今日为谁明。

发端州初入西江

唐代 宋之问

问我将何去,清晨溯越溪。
翠微县宿雨,丹壑饮晴霓。
树影捎云密,藤阴覆水低。
潮回出浦驶,洲转望乡迷。
人意长怀北,江行日向西。
破颜看鹊喜,拭泪听猿啼。
骨肉初分爱,亲朋忽解携。
路遥魂欲断,身辱理能齐。
畴日三山意,于兹万绪暌。
金陵有仙馆,即事寻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