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俞仲蔚 其二》原文赏析

  • zhòng
    weì
    èr
  • [
    míng
    dài
    ]
    pān
    lóng
  • lóng
    mén
    shān
    xià
    lín
    qiān
    rèn
  • tóng
    shēng
    jiān
    gān
    yún
  • tuān
    shuǐ
    weī
    huí
    dàng
  • huǒ
    fán
    dōng
    feī
    xuě
    西
  • zhǐ
    huáng
    cháo
  • beī
    fēng
    cóng
    tiān
    lái
    qīng
    shāng
  • néng
    qīng
    ěr
    zhōng
    xié
  • jiàng
    shí
    kōng
    è
    wàn
    yùn
    jīn
    jiē
  • qín
    shén
    rén
    nǎi
    feī
    huái
    怀
  • jié
    gēn
    lòu
    nán
    guaī
  • yuàn
    yán
    wǎng
    jiù
    cháng

原文: 郁郁龙门山,下临千仞溪。
孤桐生其间,干与浮云齐。
湍水击其隈,回波荡其涯。
野火燔其东,飞雪涂其西。
莫则止黄鹄,朝则啼鹍鸡。
悲风从天来,清商以凄凄。
伯牙不能去,倾耳中自谐。
匠石空扼腕,运斤路何阶。
琴瑟和神人,无乃非其怀。
结根既已异,雨露难独乖。
愿言俯大壑,往就长离栖。



明代诗人李攀龙的照片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之一。

李攀龙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初。他与谢榛、王世贞等人一起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继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传统。他们致力于恢复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精神,强调文学的纯正和高尚。

李攀龙的文学才华出众,他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李攀龙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被后人奉为经典,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攀龙于1570年去世,享年56岁。他的离世给文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猜您喜欢

送元美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夙昔二三子,慷慨扬奇声。
文章凌先秦,词赋无西京。
零落如流星,各怀饥渴情。
念尔策高足,北海日以清。
顾盻当中原,冠盖徒纵横。
明发咏蓼莪,依依恋所生。
悲风蓟门来,涕泣沾我缨。
解带谢时人,驱车薄姑城。
千里见大河,踯躅浮云征。
罢酒不能别,萧萧驷马鸣。
骨肉非一身,意气乃合并。
景光老自爱,率已识荣名。

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兰台使者忆长安,万里云霄揽辔看。
忽报三危开玉树,谁分双掌注铜盘。
霜凝合浦明珠出,风动增城瀑布寒。
清节满朝君不信,流光偏缀惠文冠。

题南海柏台甘露赠潘侍御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绣斧光清瘴海云,行台甘露柏纷纷。
九天骢马人争避,五色神羊气不群。
白简风生偏起粟,皂囊秋净总垂文。
侍臣岂让东方朔,千载芙蓉奉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