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而是在强调古人重视守边的观念,与主人公的行为形成对比。主人公逃离军旅并非因为对守边责任的放弃,而是因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主将的失望。
诗中描写了主人公在蓟门军中的遭遇,主将的骄横和朝廷的姑息养奸使得边人不敢议论,议论者更是死路一条。这种环境下,主人公的忠诚和正直变得无法得到认可和回报。他原本是为了效忠国家而来,但却发现自己上了“贼船”,成为了安禄山的手下。面对这种情况,主人公选择了逃离,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忠诚。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主人公曾怀着功名万里雄心,但最终却只能逃离军旅,感叹自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对自己的逃离感到遗憾和恐惧,担心辜负了明主的恩情。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感人。
通过这组诗的描写,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天宝之变的历史真相。诗中的主人公代表了许多当时的军士,他们原本怀着忠诚和报国的心,但最终却被背叛和失望所逼迫,不得不选择逃离。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遭遇,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真实情况。
总的来说,这组诗通过一个军士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天宝之变的历史真相。主人公的遭遇和选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军士们的忠诚和无奈。诗中的描写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感人。这组诗的突出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通过赏析这一中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组诗的价值。
诗文: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