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的赏析三

赏析三
着剖析了梅花为何会生病的原因。作者指出,梅花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受到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的影响。他用“梅病之因,皆由封建之腐朽也”这句话,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根源。接着,作者又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写,将梅花与封建统治下的庸俗现象进行了对比。他说:“梅之高洁,封建之庸俗,如此相反,如此相悖,如此相斥,如此相病。”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的弊端。

在第二段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他说:“我欲疗梅,当以何法?”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决定的描写,展示了他对于梅花的热爱和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他决定以“病梅馆”为名,来表达自己对于梅花的关怀和对于社会的呼唤。这种个人行动与社会关怀的结合,体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和对于社会变革的积极态度。

第三段中,作者抒写了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他说:“我辟馆疗梅,不仅是为了梅花,更是为了人心。”作者通过对自己辟馆疗梅的目的和意义的阐述,表达了他对于社会变革的期望和对于人心的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封建统治的反思和对于社会变革的追求。这种对于社会的关怀和对于人心的呼唤,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篇《病梅馆记》是一篇以梅花为载体,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于人心的关怀。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思想性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相关标签:高中文言文哲理咏物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