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影响

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的《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这表明人们认为孟母的教育方法是至高无上的,孟母的教育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这显示了封建统治者对孟母的崇拜和推崇。

总的来说,孟母教子的故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广泛传颂,成为启蒙读物的重要内容,被封建统治者塑造成偶像。孟母的教育方法和成就被人们视为典范,对后世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诗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相关标签:小学文言文教育故事寓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