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如:蔺相如(lìn xiāng rú)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成功地将和氏璧归还给赵国。
苟同(gǒu tóng):同意,赞同。
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指秦国以虚假的承诺来欺骗赵国。
勒索(lè suǒ):强迫对方给予财物。
和氏璧(hé shì bì):古代传世珍宝,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
窥视(kuī shì):偷窥,观察。
实情(shí qíng):真实情况。
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指赵国根据秦国的真实意图来决定是否交出和氏璧。
曲直是非(qū zhí shì fēi):对错是非。
理亏(lǐ kuī):在道义上处于劣势。
交出璧而秦国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了:指赵国交出和氏璧后,秦国没有兑现承诺,违背了公平原则。
放弃璧:指赵国不再追求和氏璧的归还。
斋戒(zhāi jiè):指秦王在接受和氏璧之前进行的准备和祭祀。
质问(zhì wèn):向对方提出质疑或要求解释。
失信(shī xìn):失去信用,不守信用。
派手下人怀揣着璧逃走:指赵国派人带着和氏璧逃离秦国。
理直的一方:指在道义上占据有利地位。
断绝关系(duàn jué guān xì):彻底中断交往。
灭族(miè zú):指将对方的家族全部消灭。
廉颇(lián pō):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
策略(cè lüè):指在行动上的巧妙安排和选择。
保佑(bǎo yòu):保护,庇佑。
诗文: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